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文案37句摘抄】

admin 伤感的语录 2023-03-03 16:14:17

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

1、答案:举一反道听途说、见贤思齐、安贫乐道、巧言令色、尽善尽美、患得患失、任重道远、三思而行、随心所欲、言而有信、文质彬彬、察言观色、择善而从、精益求精。

2、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4、《论语》在文学史上颇有影响。它的文学性主要是语言富于形象,往往用极简练的言词写出人物的神情语态和性格特征。

5、字词解释:有:通:“又”,用于零数和整数之间,立:独立做事情,惑:迷惑、疑惑,逾:越过、超过,矩:规范、规范

6、文章主要记录了孔子就季氏将伐颛臾这件事发表的三段议论。第一段话说明了他反对季氏攻打颛臾的理由;一是“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即颛臾在鲁国一向有名正言顺的政治地位;二是“且在邦域之中矣”,即颛臾的地理位置本就在鲁国境内,对鲁国一向不构成威胁;三是“是社稷之臣也”,意即颛臾素来谨守君臣关系,没有攻打的理由,孔子的话体现了他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反对强行霸道,诉诸武力。第二段孔子引用周任的名言:“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批评冉有、季路推卸责任的态度。第三段话孔子正面阐述他的政治主张。

7、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光是思考但不学习,就是有害的。”

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9、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0、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

11、字词解释:故:旧的知识,知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可以凭借。以:凭借为:做,成为。

12、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sōu)哉?人焉廋哉?”

13、大意: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志向。

14、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15、《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重要的一部经典著作。其编纂者,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记录的内容很广,包括哲学、道德、政治、教育、时事、生活等方面,是研究孔子生平和思想的主要依据。

16、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又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17、(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学习、工作或其他

18、★阅读国学经典,是一种以一当含金量极高的文化阅读;

19、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0、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21、分析文义 子曰:“温(复习)故(就的知识,形容词做,名词) 而(表顺承)知新(新的领悟), 可(可以)以(凭借)为(成为)师矣。”

22、“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能做大相呢?”

23、字词解释:日:每天    三省:多次反省 。省;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   忠:尽心竭力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24、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要用礼来治理国家,可他说话却不知道谦虚。以:介词。靠,用。让:礼让,谦逊。

25、肱(gōng):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

26、⑦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⑧吾日三省吾身 ⑨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28、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29、过了几天,鲁国当政的贵族季孙氏听说了这件事,大为震怒:这宓子贱怎么能把粮食拱手相让给外来侵略者呢?他亲自向宓子贱兴师问罪。可宓子贱说:“今年田里没有收成没关系,明年还可以再种再收。但如果我允许大家去抢收麦子,那么那些不种麦子的人就可以不劳而获,他们会暗暗盼着明年还有这样趁火打劫的机会。这样一来,地方的民风就跟着变坏了。对于鲁国来说,一季麦子是小事,但如果让老百姓产生了靠敌人入侵而发财的念头,他们就不会拼命抵抗敌人的侵略了,这才是鲁国的大害啊!衡量了这个利害关系后,该放弃的还是一定要放弃。”

3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3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摘出出自《〈论语〉十二章》中现在常用的成语。

33、9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34、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35、2三家者以《雍》彻撤。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36、②[逝者如斯夫(fú),不舍昼夜]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语末,表示感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