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蓉经典作品集全部【文案41句摘抄】

admin 伤感的语录 2023-03-03 18:44:02

席慕蓉经典作品集全部

1、有人告诉我鱼的记忆只有7秒,7秒之后它就不记得过去的事情,一切又都变成新的。所以,在那小小的鱼缸里鱼儿,永远不会感到无聊。我宁愿是只鱼,7秒一过就什么都忘记,曾经遇到的人,曾经做过的事都可以烟消云散,可我不是鱼。无法忘记我爱的人,无法忘记牵挂的苦无法忘记相思的痛...

2、雾起时,我就在你的怀里;雾散后,却是一生。——席慕容(席慕蓉经典作品集全部)。

3、风雅之声(第9期)||“风雅好声音”张丽/肖杰

4、还有诸多这样的风暴,夹叙夹议,现实与想象共舞,诗意来回穿梭。《九龙江》有明确的现实事物的嵌入,思路开阔,视野拓宽,又带有极强的个人体验和偏执性。“灾难会按比例分配?/光的热牌子许诺空头文件”,既能看到现实的烙印,又有强烈的个人意识。我欣赏下面一句“当窝菜和萝卜用矿泉壶洗澡/九龙江水哗哗地淌了一地”,气象非凡。《任性》可能是一次出游,一次聚会,有大量的议论,风趣轻松,妙语连珠,东拉西扯,生活本事、时代环境和流行话题三者,共同构成该作的动力。不少对话好像有生活原型,真实与虚构之间的沟壑故意取消,混搭的写法获得了一种快感。

5、不过,从另一方面看,虽然作品寄托或诉诸个体的无意识活动,但在更为广阔的层面上,它也和我们的时代发生了一种对话关系,甚至是一种命名关系。我们这个时代的节奏是快的,有一种动荡与不安,其刺激与创伤、快乐与无聊纠结于一起,人的精神、灵魂、感受都特别不稳定,而这个主旨在字面上也同样可以看得出来。

6、当你走近,请你细听,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7、夹叙夹议突出的诗,就是她的一些游记诗。《东山记》情景融合,信手拈来,常常语出意表,比如第一句“头疼远远跑在头的前面”,这样机智却有生活体验和格言性质的诗,让人想起欧阳江河那个著名的问题“蛇的腰有多长”。现代新诗的长处的确已经不在韵律和节奏,而在反映现代生活的斑驳与心理的复杂,特别是那种纠缠不清的意识和情绪,古典诗歌的那种清晰的心理图景,我们已经很难再重复。

8、总是在冗长的梦境里完成生命现实里不愿上演的别离和割舍。这样的梦境,是否太过冰凉与残忍。看世界多危险多难。如反复无常的气象。没有地图。我们一路走一路被辜负,一路点燃希望一路寻找答案。过去的畅想有多快乐,现世的遗憾就有多悠长。

9、顾城17岁开始写作生涯,给各个报社杂志投稿。1987年开始游历欧洲做文化交流,1988年便隐居新西兰激流岛,过自给自足的生活,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因婚变,用斧头砍伤妻子谢烨后自缢于一棵大树之下,谢烨随后不治身亡。

10、  去年从朋友那里拿来的荷,这几天开出了两朵。一朵比较小的先开了,一朵极大的这两天才开,莲叶田田,红荷出水,迎风有香气,小小的院落竟然古意盎然,芬芳有致起来。

11、《四季》是从夏开始,按夏云、秋雨、冬雪、春雷的顺序写的。作者使用自然的四季比喻人生的四季,表达了对青春的向往,对成长的忧伤,成熟的快感与羞涩,结婚后的安宁。

12、我并不是立意要错过可是我一直都在这样做。生命的旅驿中一定有些什么,是使你我不可割舍的;一定有些什么,是令你我思念牵挂的;一定有些什么,是让你我柔肠千转刻骨铭心的。如果昨日重现,请别再让幸福擦肩。

13、安琪诗歌灵魂的强悍还体现在她拥有超强的消化和转换能力。有论者曾将之喻为“恐龙胃”和“一匹特殊的布”:“织布的材料既有柔韧的丝线,也有坚硬的石块或钢铁,总之诗人遇到什么就织入什么,但它后仍然不失为一匹布,随着布匹的展开,其色彩、图案、质地每一秒钟都出人意料,永远令人惊奇不已。”(3)她的长诗充分展现了这一能力,在短诗中,也屡屡牛刀小试。如《黄昏破了》(2006年)对艾略特之“黄昏麻醉”的重新书写,《用一只手按住西风》(2006年)对雪莱《西风颂》的续写,《出埃及记》(2009年)对于《圣经》典故的化用。《北京,终于有点南方了》(2006年)写到北京5月的雷雨,结尾引用骆一禾的诗句:“多年以前骆一禾说:那五月天空的雷霆不会∕将我们∕轻轻放过。”这一借用令人拍案叫绝。它不仅以一种恰如其分的轻巧提升了全诗,也复活了骆一禾原句的神韵。尽管安琪多次自述对中国古典传统不在行,但在她的诗歌中,凭借一种天然的敏锐,对于古典资源的转化常常妙不可言,如《阴山在后》(2005年),是对《敕勒歌》的一次现代续写:“而阴山在后,我不知道敕勒川在哪里∕风吹过来∕我把头低了下去∕∕他们说,牛羊真的不见了。∕他们说,牛羊遍布,尘世人间。”草原上已经没有牛羊。当我在风中低头时,我就是牛羊,而这样的牛羊遍布人间。这里面有一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辛辣味道。人们把换工作称之为“跳槽”,而“槽”即是牛马吃食的容器,跳槽和“做牛做马”这个词是相通的,和安琪诗中的“牛羊”是相通的。联系安琪在另一首长诗里的感慨:“从一粒沙开始攒∕从一块砖开始存∕40年来第一次有了当房奴的机会应当珍惜∕相爱的人要齐心供奉政府的巨胃∕在自己的祖国节俭一生!”(《悲欣交集•房奴》,2011年)我们更能理解诗中况味。

14、从头到尾读安琪的诗,所有的诗仿佛一首诗,第一句到后一句,都是一句“精神是什么”。无法给她的诗确定主题,每首诗的标题也无法确解,都似是而非,朦朦胧胧,飘忽不定。说《未完成》,什么未完成?怎样就算未完成?没有结论,只有情绪在流动。说安琪的诗是意识流,恐怕没有人会反对。这首诗是一个受难者的主体形象,以诗为救赎。

15、风雅之声(第86期)||毕淑敏经典散文节选

16、有那么多事逼在眼前,有那么多工作要做的我,却差不多花了整个早上的时间来看一朵荷花。

17、文字是一个人灵魂的标本。它留下的不仅是游历的时间地点记录,还有灵魂的温度。在安琪的文字中,保留了一颗强悍灵魂的呼喊、喘息、低徊与自我疗救。臧棣在《诗道鳟燕》中提到:“一首长诗建构起来的文学史秩序固然可敬,但五十首短诗开辟的文学史秩序可能更胜一筹。从德鲁兹的角度看,一首长诗容不得自身有任何褶皱,也总要弥合自身的缝隙。但一首短诗延伸到另一首短诗时,在此过程中出现的文学史褶皱和美学缝隙,却为诗的创造力提供了充足的机遇。”这一论断,对于如何判定安琪北京时期短诗的地位是有启发的。安琪曾经期许自己的长诗即是“个人的生命记忆史”,而以“诗日记时期”名之的北京短诗,暗合了这一长诗的定位。这些短诗丰富而跌宕,忠实呈现了灵魂的波动与褶皱。或者,北京短诗也可视为一部长诗,这部长诗的名字叫“北京的安琪”。

18、林清玄,台湾高雄人,著名散文家,连续十年雄踞“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榜单,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

19、一朵孤芳自赏的花只是美丽,一片互相依恃着而怒放的锦绣才是灿烂。

20、我们还提倡户外运动、极简主义、环保主义等生活理念,所以可能组织徒步、骑行、旅游等活动。

21、或许可以爱很多个人,但只有一个人会让你笑的灿烂,哭的伤心。于我——应该都笑的灿烂,但我不明白给我灿烂的是谁。哭,那是经常的吧。但是我不明白伤心,让我伤心的是谁。只是心太痛,太痛……之后便不觉着痛了。也记不清楚那些班驳的光影。

22、他们在说,而那盏灯在冷∕而陌生的墙壁预谋倒塌,而地预谋陷裂∕空中预谋更大的灾难因为他们在说爱情∕飞机笑了,控制不住掉了下来。

23、席慕蓉散文作品中大的特色有两大方面,一为对花卉的描述,二为颜色的词汇使用。

24、与你同行/席慕容我一直想要和你一起走上那条美丽的山路有柔风有白云有你在我身旁倾听我快乐和感激的心我的要求其实很微小只要有过那样的一个夏日只要走过那样的一次而朝我迎来的日复以夜却都是一些不被料到的安排还有那麽多琐碎的错误将我们慢慢地慢慢地隔开让今夜的我终於明白所有的悲欢都已成灰烬任世间哪一条路我都不能与你同行

25、四环桥上的车队真堵啊/真的,很堵很堵堵/十分堵/特别堵特堵/极其堵/贼堵/简直堵死了/啊

26、不能像佛陀般静坐于莲花之上,我是凡人,我的生命就是这滚滚凡尘,这人世的一切我都希求,快乐或忧伤,明知道总有一日所有的悲欢都将离我而去,我仍然竭力地搜集,搜集那些美丽的纠缠。

27、杨权良:玉出昆仑照 凤鸣岐山又一声——祝贺乡d吕西林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8、我自己的生命,我自己的一生,也是我只能拥有一次的,也是我仅有的一件啊! 

29、如果说压抑、死亡、灾难、绝望等负面的生活情景和经验是安琪诗歌的灵感来源,那么,大量的文化名人的出现,使我猜测,阅读构成其灵感的另一个重要来源。《越界》是个好例。这首诗有阅读所带来的灵感和刺激性反应。营造了一个受难者的形象,堪比但丁,惊天动地:“在结疤的晚上感应神圣幻象的侵袭/直到雾倾注到宝瓶座星球,彩虹泛滥成审判体/痛苦支持我朝下倒悬/怀着无辜的霹雳编纂天空”,这些诗句让我看到的形象是,一位受难者在灵魂的大海上颠簸,黑夜涛声汹涌,世事凶险。整首诗都沉浸在基督教文化氛围里,主,神,天使,忏悔,这些符号构成一个西方式的图景。《孤独教育》或许是阅读格拉斯的结果,表达一刹那间的灵感。灵感式的起句或是过渡句,或是大段的喷发,是安琪诗歌的重要特征,她的诗务虚,既可以看作许多诗人论中所谓词语的缠绕,但更可以看作是生活瞬间情绪的总爆发,是突然来临的情绪风暴。

30、其实我盼望的,也不过就只是那一瞬,我也从没要求过,你给我你的一生。如果能在开满了栀子花的山坡上与你相遇,如果能深深地爱过一次再别离,那么,在长久的一生,不也就只是,就只是,回首时,那短短的一瞬。

31、风雅之声(第11期)||“风雅好声音”王秀芳

32、一个人的漠然加上另一个人的苦衷,一个人的忠诚加上另一个人的欺骗,一个人的付出加上另一个人的掠夺,一个人的笃信加上另一个人的敷衍。爱情是一个人加上另一个人,可是,一加一却不等于就像你加上我,也并不等于我们。这种叫做爱的情啊……如果你忘了苏醒,那我宁愿先闭上双眼。

33、素描时光作者:席慕蓉在等待中岁月顺流而来君临一切在开满了野花的河岸上总会有人继续着我们的足迹走我们没走完的路写我们没写完的故事甚至互相呼唤着的依旧是我们彼此曾经呼唤过的名字——席慕蓉《席慕蓉经典作品》

34、所有的一切都变成一种成长的痕迹,抚之怅然,但却无处追寻。只能在一段一段过去的时光里,品味着一段又一段不同的沧桑。

35、其也是后,我还想说的,是在当今诗坛上一个无处不在的安琪。也是我与安琪1999年第一次见面的那次四川诗歌活动上,几天的时间内,她都沉浸在与人探讨诗歌的话题中,那样的情景会使你意识到,那种除了诗歌之外目无一切、浑身的细胞都为诗歌而沸腾的人是存在的,安琪就是一个典型。2001年,由她牵头并发起“中间代”诗歌运动,其间呼风唤雨的号召力,使她一度成为诗坛的焦点人物。再之后,她又参与了《诗歌月刊·下半月》以及现今的作家网诗歌编辑工作。此外,则是她参与主编了经历相同的一代诗人的作品集《北漂诗篇》,尤其是她为已故诗人卧夫独立操持出版的《卧夫诗选》,既是一份情义的见证,也使曾让许多诗人都感到温暖的卧夫得以复活。再此外,是近年来她在相关诗歌活动和研讨上的密集地出现,以及精心准备的发言。尤其是近两年来,她又多管齐下,高密度地涉足于读书笔记和随笔式诗歌评论的写作,这些评论以诗人之眼看待诗歌,虽然不无偏颇,但又直抓要领,多有发现。这一切都表明,这仍是一个运行在诗歌加速度中的安琪。贯穿在这其中的,仍是30年前的雄心和抱负,但这种多管齐下中的加速度,稀释了她诗歌更具分量感的加力吗?我看不出其中必然的因果关系。每一位好诗人都有自己命定的规格,并非执于一端强行而为就能凑效。安琪显然听清了自己内心发出的指令,并竭尽全力去干自己所能干的事情,以不让一日虚度。

36、风雅之声(第22期)||“风雅好声音”刘剑英

37、风雅之声(第73期)||马龙田原创诗歌六首

38、Myfriend,uponthegroundbehindyou

39、这就是我六月里的一天。对我来说,每天都差不多是这样了。我能够过的日子和我愿意过的日子都羼杂在一起,同时摆在眼前。我既不逃避也不挑拣,只是一天天的过下去,等待着一种自然的沉淀。像所有的夏天一样,安静的成长着,安静地等待那些也许会出现,或者,也许永远不会出现的事实。——席慕蓉

40、只不过,她的智性写作同观念意义上的“互文写作”或“对话写作”又不一样,安琪永远是在“与自我对话”,与生活对话,她没有那种掉书袋的东西,这也是她一个可贵的品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