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老子里面的经典名句(文案100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5-23 01:55:53

老子里面的经典名句(Ⅰ)

1、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

2、(翻译)上天是不分亲疏的,但总是伴随着有德的善良之人。

3、(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三章》(译文)欲图难事,先从易处着手。欲为大事,先于细处起步。天下的难事,必然从容易开始。天下的大事,必然从小处做起。

4、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有名的语录吧,语录具有引起共鸣的、发人深省的教育意义。什么样的语录才具有借鉴意义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老子经典语录,欢迎阅读与收藏。老子经典语录1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5、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6、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7、(翻译讲解):合抱的大树,是从幼芽发起,九层的高台,是用一筐筐土积累的;千里远行,也是从脚下一步步走出来的。

8、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滴,善数不用筹策。

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

10、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老子《道德经》

11、(感悟)“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句话表明了老子对小聪明是持有批判的态度的,认为只有拥有大智慧的人才是明智之人。

12、(出处)《道德经·第三十八章》(译文)上德之人,没有故意洛守德,所以自有道德。下德之人,害怕失去德,所以反而没有德。

13、译文:人们做事往往在快要成功时失败了,如果能始终如持之以恒、慎终如始,事情就不会失败了。成语“功败垂成”就出自这里。

14、失败是常有的,如果你能站起来,成功就在眼前。

15、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6、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7、老子告诉了人们一个道理,就是将学习到的前人的东西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这样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18、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与名著为伴,塑造美好心灵。

19、让书香溢满校园,让心灵徜徉书海。

20、熟读成诵积累语言,博览群书拓宽视野。

老子里面的经典名句(Ⅱ)

1、感悟:人生在世,贵在懂得知足常乐。拥有一颗豁达开朗平淡的心,在缤纷多变、物欲横流的生活中,拒绝各种诱惑,心境变得恬适,生活自然就愉悦了。

2、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3、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道规律,叫作明智。不知道规律,轻取妄动,其结果必凶)

4、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5、《道德经》第三十八章:“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7、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8、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9、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10、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1、了解别人是智慧,了解自己是圣明。战胜别人是有力量,战胜自己才是强大。知足的人就是富有。坚持而行的人就是有志。占有而不丧失才是持久,死亡而不被忘记的人才是长寿。不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的人,才能成就自己的事业。

12、绝无三聚氢胺,不含防腐剂,健康。

13、两个人相处,需要一定的契合度。

14、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15、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16、血脉无郁滞,五藏无积气

17、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18、邪与正相伤,欲与性相害,不可两立,一起一废,故圣人损欲以从性。

19、“无名,天地之始(开始);有名,万物之母(根本)”––––––有人说,“无名”是宇宙大爆炸前潜在的物质,“有名”是原始的物质,大爆炸后形成万物。中国人天才地揭示了宇宙生成论。不过,中国的学问都是原始的、模糊的、坯胎状的,几千年都没有发展。

20、做学问学知识,是越学越多,反而障碍和束缚也越来越多,佛家叫“所知障”,学到的是知识,障碍的却是你的智慧;修行大道则相反,是越修欲望和毛病就越少。修道后,什么欲望和毛病都没有,智慧也就自然生起,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了。

老子里面的经典名句(Ⅲ)

1、“治大国,若烹小鲜”

2、(翻译)那些轻易发出的诺言,必定很少有能够兑现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做起来往往会遭受很多的困难。

3、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4、道可道,道;名可名,名。(可以说出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称,不是永恒的名称。)

5、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6、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第十一》

7、运动的能量来自食物,思想的光辉来自书本。

8、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9、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10、我读书,我优秀;我读书,我快乐。

11、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12、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13、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14、读书不寻思,如迅风飞鸟之过前,响绝影灭,亦不知圣贤所言为何事,要作何用。

15、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老子经典语录5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17、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18、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9、(感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用早已存在的道理,来驾驭现在的具体事物。换个说法就是借古鉴今,古为今用。

2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里面的经典名句(Ⅳ)

1、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老子《道德经》第二章

3、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4、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5、“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不推重有贤才的人,免得人民竞争;不看重难得的货物,也就无人偷盗;不使人看见可以引起欲的东西,民心也就不会被搅乱)–––––––老子消除纷争的办法不是制定规则,进行引导,而是消除人们的欲望,返回蒙昧时代。

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道德经》第八章

8、(出处)《道德经·第七十三章》(译文)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

9、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10、选书应和交友一样谨慎。因为你的习性受书籍的影响不亚于朋友。

11、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道德经》第十九章

12、“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人治社会,注定了人际关系复杂,注定了修身处世学问深厚。

13、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14、与经典同行,为生命阅读。

15、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16、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损不足以奉有余。

17、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

18、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19、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20、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老子里面的经典名句(Ⅴ)

1、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2、是以圣人被褐怀玉。《老子第七十》

3、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4、(感悟)“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对大成的理解有两种:一是获得了极大成就或成功;一是圆满的东西。

5、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6、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7、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8、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恒也。

9、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10、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道德经》第七章

11、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12、“退”并不是指隐退逃避,消极避世,而是告诉人们在成功的时候要懂得收敛、反思,不能一味前进,而是要适当后退。

1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14、(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二章》(译文)虚无之道生太极一气,太极一气生阴阳两仪,阴阳交合生三才,三才化生万物。

15、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16、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复,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17、《道德经》第三十八章:“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18、“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复,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所以,圣人治国,要简化人民的头脑,填饱人民的肚子,削弱人民的志气,强壮人民的骨骼,永远使人民没有知识、没有欲望)––––––这种愚民的理论在孔子、庄子、韩非子、孙子那儿都能看到。

19、(出处)《道德经·第十二章》(译文)色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声使人听觉失灵,浓厚味道使人味觉不灵,骑马打猎使人心思放荡发狂,贵重的物品使人的行为不轨。

20、汲取知识力量,建设美好家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