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孔子语录十则原文(文案100句)

admin 伤感的语录 2023-07-31 00:45:52

20句孔子语录十则原文精选

1、子曰:弟子,人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翻译:君子的心胸坦荡开朗,小人的心胸则狭隘忧愁。

3、转折。(可译为却)例:人不知而不愠。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5、(2)三省(xǐng):多次反省。注: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多次检查;二是从多个方面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三:泛指多次。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6、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7、很多人理解古文都会按照现代字面上的意思来理解,又或者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而断章取义,譬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出自《孟子·尽心上》),其中的“为”字有两种读音,但是正确的读法是第二声,这里的“为”是动词,句意为人如果不修习自己的德行,那么天理难容,朽木不可雕也,而并非讨伐人类的趋利性。

8、曾点说:“暮春三月,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在身上,约上五六个成人、六七个小孩,在沂水旁边洗脸洗手,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孔子说:“我赞同曾点的主张呀!”

9、试译:鲁定公问:“君王领导臣下,臣下服事君王,该怎么做?”孔子说:“君王领导臣下靠礼,臣下服事君王靠忠。”

10、仁者安人,知者利仁。

1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为人处事)

12、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3、这句话出自《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14、少年老成:后生;年轻人,后辈;畏:这搭指敬服。年轻人很容易超过老一辈,她们是值患上尊敬畏的。《论语·子罕》:“少年老成,焉知来者之不比今也。”后多用此奖饰有志气有为的年轻人。

15、看电视剧时,特别是古装片,经常会听到一句这样的台词:“主公,你要三思而后行啊。”首先要声明,古人说“三”,一般并不指数字“三”,而是次数很多的意思。但这句话后面还提到了“再”,所以仍可看作数字“三”。

16、墙上一个窗,窗上一支枪,窗下一箩糠。枪落进了糠,糠埋住了枪。窗要糠让枪,糠要枪上墙,墙要枪上窗。互相不退让,糠赶不走枪,枪也上不了窗和墙。

17、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18、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19、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0、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40句孔子语录十则原文精选

1、不患上其死:指人不患上善终。《论语·先进》:“若由也,不患上其死然。”

2、孔子说:对君子来说,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即使学习,所学的也不会牢固。要亲近怀有忠和信两种德行的人,不要与不如自己的人交友。有过失就不要怕改正。

3、孔子说:可以和他一起学习的人,不见得可以和他一起追求真理;可以和他一起追求真理的人,不见得可以和他一起遵循坚定的原则;可以和他一起遵循坚定原则的人,不见得可以和他一起通达权变。

4、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学习方法)

6、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7、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8、黑暗总会过去,黎明终会到来。

9、在这章经文中,孔子认为,凡是有一点长处的人,都有借鉴之处,都应该虚心向他们学习,就连自身有不足的人,也可以成为学习的对象。但这句话做起来是很难的。因此我们要认真体悟这句话的深意。

10、翻译: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11、(孔子语录)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出自:孔子《论语》(译文)有人说:“如果用恩德来回报别人对自己的怨仇,行不行呢?”孔子说:“这样的话,你将用什么来报答别人对你的恩德呢?不如以公正对待怨仇,以恩德报答恩德。”

12、(8)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13、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14、孔子说:“假使财富是可以求得的话,即使是做下等差役,我也愿意去做,如果不能求得,那么我还是干自己喜欢的事。”

15、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16、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1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18、误解:这句话出自《论语·宪问》,很多不愿赡养老人的不孝子女会说出这种话来,也有人用这种话去形容一些精明奸诈的老人。那么,孔子的意思是什么呢?

19、11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20、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60句孔子语录十则原文精选

1、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不要因为别人而影响了你的生活节奏。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摘孔子《论语》(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5、翻译: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

6、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7、微笑拥抱每一天,做像向日葵般温暖的女子。

8、孔子说:"直到每年中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是后落叶的。"

9、子华出使到齐国去,冉有代他为母亲请求小米。

10、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11、第九则是个人修养和社会现象,强调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坚贞不屈。

1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3、zǐyuēsuìhánránhòuzhīsōnɡbǎizhīhòudiāoyě

14、温故而知新:“故”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此古义变今义是意扩大了范围)

15、史上难回答的27个问题,个个长见识|爱读

16、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7、误解:这句话出自《论语·子张》,多少中国父母将这句话视为家训:“你好好读书,将来才能考上公务员!”“读好书才能有好仕途!”“读书就是为了做官!”这些理解都不对。

18、孔子之名言,《论语》一万二千七百字,句句是名言。其原本就是语录体,那句话择拿出来都是名言佳句。例如,《论语》开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明孔子十分注重“学习”。学了还要以时复习,这个副词“时”不当“时时”讲,也不训作“经常",而训诂为“按时”。再如“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论语.阳货》3)孔子看得很准,把天下人分成“上智"与“下愚”两种。不管你承认不承认,站在马路牙子上等活的大板锹和扫大街的大扫帚们和馬克思、爱因斯担相较,前者为下愚,后者为上智。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看得多准啊!

19、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20、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80句孔子语录十则原文精选

1、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2、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3、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4、(1)转折连词(人不知而不愠)

5、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

6、译文: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但一个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7、《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所选十二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世的原则等论述。

8、投稿邮箱:6371027@qq.com

9、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10、试译:孔子谈到季氏,说:“在自家庭院里办天子的八佾舞会,这种事情都能忍心做出来,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忍心做出来呢?”

11、可以(之)为师矣(省略宾语“之”)

12、孟子回答:就是遵守仁义的道德标准!如果杀害一个无辜的生命,就不是仁德的人。不是自己的东西,却取用占有它,就是不义。平时心该放在哪里?就是在仁德上。人该走在什么道路上?在义理上。如果心中遵守仁德,做事合乎义理。这样的话,就算是读书明白道理,也才具有担任公务员的基本素质的!

13、(1)判断句:是知也(“也”表判断)

14、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

15、18子张学干(gān)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16、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孔子《大学》(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17、同样被人误解的名句还有“相濡以沫”,多少人借这个词表达情感,却不知原句是“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真可谓是南辕北辙。

18、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摘孔子《论语》(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

19、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0、真相:此句原话是“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大意是说:“年幼时不懂得孝顺父母、友爱兄长,长大后又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成就,年老了还迟迟不死,这样的人简直就是世上的祸害。”

100句孔子语录十则原文精选

1、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2、鲁昭公十年(公元前532年),亓官氏生子。据传此时正好赶上鲁昭公赐鲤鱼于孔子,故给其子起名为鲤,字伯鱼。

3、译文孔子说:“碰到了一年中寒冷的季节,(我)才知道松柏是后凋谢的。”

4、用爱生活,你会使自己幸福!用爱工作,你会使很多人幸福!

5、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6、出自《论语·子张》,原话是“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多少中国父母将这句话作为家训啊!

7、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8、3子曰:“道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9、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摘孔子《论语》(能够达到仁的境界为好,如果在各方面达不到仁的境界,怎么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

10、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1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2、误解:这句话出自《论语·子路第十三》,多数人将这句话作为君子之道,尤其是商人之道,但其实与孔子的想法相左。这句话字面上的理解一般都没有错误,但大家却都不知道这句话还有下半句:“硁硁然小人哉”。

13、一旦考古专家完整复原《齐论语》的原貌,也就意味着,现存的《论语》也要更新。意不意外?惊不惊喜?激动的恐怕要数学生d了,因为要背的文言文可能又要多了。昨晚,我在亚马逊上搜索了一下“论语”,一下搜出了100多本!

14、译文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1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16、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17、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1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9、第十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学会换位思考。

20、道不同,不相为谋。——摘孔子《论语》(主张不同,不相互商量事情。)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