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名句解读
1、注释:君子关心的是道德,小人关心的是土地;君子关心的是法度,小人关心的是好处。
2、(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一言以蔽之:蔽,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语出《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5、赏析:勤奋好学而永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论语名句解读)。
6、(讲解):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过错呢。
7、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聪明智慧。
8、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9、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10、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杀身成仁)(讲解):有志之士和仁人,不会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只会勇于牺牲来成全仁。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讲解):做不应该做的事从而做官发财,对我来说,好比是天空浮来浮去的过眼烟云。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讲解):聪明的人不会疑惑,实行仁德的人会忧愁,真正勇敢的人,不会畏惧。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讲解):聪明智慧的人爱水,有仁德的人爱山。聪明智慧的人爱活跃,有仁德的人爱沉静。聪明智慧的人快乐,有仁德的人长寿。当仁不让于师。(讲解):在实行仁德之事的时候对自己的老师也不要谦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名句解读)。
11、出自《论语》:“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解释:取自“其乐融融”、“其乐无穷”、“乐在其中”,一个名字能出自多个成语难得,“其乐无穷”指的是,其中的乐趣没有穷尽。“乐在其中”的含义跟“其乐无穷”类似,指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12、(讲解):懂得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以它为乐。
13、(讲解):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过错呢。
1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匠要把活儿做好,首先要使工具精良,语出《论语·卫灵公》。
15、(译)孔子说:“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情。”
1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解):自己不想要或者不想做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17、 《国学基础教程》《中华经典素读范本》《韵读成语》《成语接龙》《明师之道》(罗义蘋 国敬华主编)等经典海读书籍正在预定中。
18、(译)子路问怎样才是一个的人,孔子说:“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清心寡欲,卞庄子的勇敢,冉求的多才多艺;再用礼乐增加文采,就可以算完人了。”又说:“现在的完人又何必这样呢,见到财利时,能想到道义;见到国家有危难时,愿付出生命;长期处于贫困的境遇也不忘平日的诺言,也就可以算做完人了。”
19、(原)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20、(讲解): 一个人的高尚的品质和外在的表现一致,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21、(讲解):温习已知的旧知识,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22、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3、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25、(讲解):君子不因为别人的话说得好就提拔他,也不因为别人的品德不好就废弃他的正确意见。
26、(译文)孔子说:“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族类。”
27、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出自春秋孔子《论语·学而》
28、(讲解):人格高尚的人不可用小事情考验他,却可以委以重任;人格低下的人不可委以重任,却可用小事情考验他。
29、古人云:“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古人起名都有引经据典的习惯。中国人起名自古即有“文论语,武周易”之说。 《论语》是儒家文化的瑰宝,历朝历代,都有很多中国人喜欢用《论语》来取名。
30、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论语·学而》
31、(译)子夏说:“每天都学习一些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或所不懂的道理,每月都不忘记所学会的东西,这样就可以称为好学的人了。”
32、(讲解):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埋怨,不也是君子吗!
33、(译文)孔子说:“君子普遍地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能普遍地团结人。”
3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举一反三)
35、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37、069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38、(讲解):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39、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出自《论语学而》。此话是孔子的学生子夏说的。
40、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楚辞九章抽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