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名句图片【文案58句摘抄】

admin 说说大全 2023-08-12 10:11:58

论语名句图片

1、(注释)孔子杜绝四种毛病:不主观臆测,不肯定,不固执成见,不自私自利。

2、人能做到贫穷而不谄媚,富贵却不骄傲,已经是难能可贵了,但孔子认为这样还不够。安贫乐道,知足常乐;富贵却谦逊好礼,这样才是人生的高境界。

3、(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论语名句图片)。

4、(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孔子《论语》)

5、(注释)志士仁人,不会因为求生而损害仁道,只会牺牲自身来成全仁道。

6、(讲解):到了一年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树是后凋谢的。

7、(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论语)

8、(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9、一个小群体里,一定有可以作为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对于他的缺点,就反省自己加以改正。

10、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11、见到一个品德能力超过自己的人,就要想着自己要努力跟他一样;见到一个不如自己的人,就要反思自己是不是有一样的缺点。

1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13、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14、(注释)君子认为口里说的超过实际是可耻的。

1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6、(讲解):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1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知新)(讲解):温习已知的旧知识,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18、(讲解)君子如果不自重,就没有威严,(别人也不会尊重你),学习的知识就不会扎实。做人重要的是讲求忠诚,守信用。不要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犯了错误,就不要害怕改正。

19、(注释)犯了错误却不改正,那就是大的过错呀。

20、(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译文叶公问子路:孔子是怎样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说:“你怎么不说:他这个人啊,发愤时就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了忧愁,竟然连自己衰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已。”)

21、(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译文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2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2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24、不凭空臆测,不肯定,不固执己见,不自以为是。

25、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考虑那个位置上的事。

26、正字的意思就是端正。你带头端正自己的行为,谁还敢不端正呢?

27、孔子告诉我们,我们观察一个人,不能光听他嘴里说什么,还要看他具体做什么,是不是言行一致。

2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29、(注释)统治者自身端正,即使不下命令,事情也能行得通。统治者自身不端正,即使下了命令,老百姓也不会听从。

30、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温故知新)

33、(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论语)

34、小编挑选了48句经典《论语》,一起在经典中增长智慧吧!

3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6、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

37、(讲解):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38、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9、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庭院中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呢?”

40、(讲解)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爱真理胜于爱生命)。

41、已经做过的事就不用再提了,已经做了的事就不要再劝谏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得失与责任。

42、(讲解)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43、(讲解):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贪图饮食的满足、居室的舒适(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44、赵普辅佐赵匡胤建立北宋、治理天下,是北宋的开国功臣,备受尊敬,人们惊讶于赵普的智慧。

4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46、(讲解):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贪图饮食的满足、居室的舒适(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47、君子有九件要反思的事:思考眼睛是否看明白,思考耳朵是否听懂,待人是否温和,举止是否恭敬,谈吐是否真心,处事是否谨慎,有疑问是否得到解答,发怒是否有严重后果,得到东西思考是否理所应得。

4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知新)(讲解):温习已知的旧知识,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49、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5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讲解):读书的人不可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重任在身而路程遥远。

5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2、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篇》

53、(注释)忠心地劝告他,好好地劝导他,不听就作罢,不要自讨羞辱。

54、(讲解):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立足与社会,四十岁时能通情达理遇事不再疑惑,五十岁时懂得了天命的道理,六十岁能听的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已经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55、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译文:多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人们常犯的一个毛病——就是往往看自己的优点,找他人的缺点,爱拿自己的长处与他人的短处相比。在与人相处中,要看到别人的优点,学习之,看到别人的缺点,要加以改进。

56、(讲解):(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怎么也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告诉他(四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出另外三个角,就不再往下教他(新知识)了。

5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