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情的哲学观点【文案116句摘抄】

admin 说说大全 2023-08-19 10:40:29

关于爱情的哲学观点

1、于是就有了这么一个有趣的分析:从前是男性的双头人,他们被分裂后就会本能地寻找男性作为自己的伴侣,即男性同性恋,同理解释女性的同性恋。而那些原本是雌雄同体的“阴阳人”,他们就会本能地寻找那个被分裂了的“异性的自我”——这,就是“爱情”。就这样,阿里斯托芬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观:爱是人类出于本能寻找失去的另一半自我。

2、爱情是一门艺术,人们要学会爱情,就得像学其他的艺术——如音乐、绘画、木工或者医疗艺术和技术一样的行动。

3、从“人”出发,西方哲学家在对爱情本质进行思考的同时,对爱情的价值也进行了颇多的思考。在这里对于爱情本质理解大相径庭的哲学家们,对于爱情价值的认识却表现了更多的一致性,尽管一致性的基础和立足点不尽相同。大多数哲学家都肯定了爱情存在的意义 ,认为爱情对于人是有益的。以精神需求为爱情基础的哲学家们称爱情为精神的“滋补品”,认为爱情可以使人的精神更加崇高,品格更为优秀。以生理需求为爱情基础的哲学家则视爱情为合理地满足人的自然欲求的渠道,认为正是爱情才使人的天性得以实现,使人成为真正的人。

4、希腊学者认为同性之间的爱情才是真正属天的爱情,异性的婚姻制度不过是为了社会的建构。而现今柏拉图式爱情已经扭曲成精神爱情,基本上是断章取义用来形容男女之间的爱恋,这正是因为现代社会对于同性恋的排斥。(关于爱情的哲学观点)。

5、现在男女年轻人之间,情都不专,好像蛮解脱的;不是解脱,是无情。你不要把男女之爱的情,看成坏的情,像第六代达赖说的,“若将此心移学道,即生成佛有何难”。男女的爱情和父母的亲情,相是两样,情是一个,转过来的话就是大慈悲。菩提萨埵是觉悟有情,但是有情众生贪图这个情,有情而没有觉悟。

6、然而知识分子的聚会与就是常人不太一样。正当大家坐在了餐桌前,准备开始享用美酒时,医生厄律克库却说,一群知识分子坐这里喝酒还伤身实在是太没有层次了,但是不喝酒好像又没了消遣,不如我们来进行哲学式的问题吧(黑人问号???)……然后众人一致同意了他的意见,后他给出了今晚的主题:赞美各种神的诗人很多,但是很少人赞美爱神,于是我们今晚就讨论“爱”吧。就这样就有了传世的《会饮篇》。《会饮篇》后以苏格拉底的情人阿尔基比亚德对苏格拉底的赞美,作为对这次讨论主题“爱情是对永恒不变的精神的追求”的升华,结束了这场对于爱情的讨论。

7、Student:我想,我们爱某个特定的人的时候也是有原因的。可是这些原因对不同人而言是不一样的。我爱我的爱人是因为他有一颗温柔的心。他爱我因为他发现我很有吸引力。我的室友爱她的男朋友因为他幽默,她跟他在一起的时候总会觉得很开心。所以我说我们爱一个特定的人会出于一些特定的原因。

8、我想,我们要承认萨特理论中的合理性,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古往今来,流传千年的爱情佳话,却大多都是一方,或双方,出于爱,而心甘情愿地放弃掉自己的一部分、甚或是自己的全部自由去成全对方,并且去圆满自己的爱情。纯洁的爱情是促进夫妻双方进步,培养心身健康的后代,推动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

9、Teacher:如果你知道你的爱人得了不治之症,就快去世了,你会是什么感受?

10、(5)Russell,B.(1972).Marriageandmorals.London:AllenandUnwin.

11、○玛丽·勒莫尼耶(MarieLemonnier)接受过哲学训练,法国著名新闻周刊《新观察家》记者。

12、知道吗,可悲的爱情,并不是像两条平行线一样遥遥相望,而是像两条交叉线,相知后又渐渐远行。

13、我害怕的一件事情是,看着我心爱的人爱上另外一个人。

14、然而和黑格尔曾经一度吐槽自己的大学同学成天把光阴浪费在“牵着小姑娘的手”上,却又接着在自己日记里写道“欣赏美丽的姑娘也是种不错的娱乐”,后娶了个比自己小了二十岁的小姑娘一样,尼采后还是打脸了自己,做出了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决定:让李替自己向莎乐美求婚。

15、从此我不再仰脸看青天,不再低头看白水,只谨慎着我双双的脚步,我要一步一步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脚印!——朱自清

16、Philosopher:你能更确切地说明一下爱情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吗?

17、爱上你,我在你的注视下,成为了“他为的存在”,但倘若你与我是真心相爱,我借由你这一个“他人”获得、巩固、变更着自我认知,从你对我的爱中获取力量与快乐,认定自己是一个比没有你时更加善良更加美好的自己。我所抛弃掉的只是曾经懦弱无助的自己,而我的完整性与独立性不仅没有得到损害,相反,还因为你的爱而更为饱满;爱上你,我的孤独欣喜于你的出现与你的爱。同时我会努力地在爱情以外寻觅力量与快乐,让我自由的灵魂去与你自由的灵魂相触相爱;爱上你,我们想通的心意终将赋予我们彻底的融合。我们是何其幸运,在存在主义哲学流派冷冰冰的哲学理论之外,还有热乎乎的生活。诚然,如存在主义哲学流派的视角窥探所得,爱情,是十分难得的。但也正是这份难得,造就了它的可贵。

18、但是,阿里斯托芬这番话似乎在强调那么一件事情:存在那么一个人,那个人就在这个世界的某个地方,却神奇般的理解你和愿意爱你——这个人是曾经被分割了的另一半自我,因而是的,非他不可。在这样的恋爱中,你们发现彼此总能够默契地达成某种合拍,在说出某句话之前就已经猜出了对方的心声,在你渴求陪伴的时候及时地出现在你的面前,在情到深处的美妙时刻将嘴唇印在你的脸上……这种心有灵犀般的共同感,宛如是同一个人才能有的——其实不是“宛如”,而是“本来就是”。

19、所谓爱情,就是有那么一个人,可以轻易控制你的情绪:前一刻让你哭,下一刻又让你笑。

20、疯子:但这有限性确实是人的本质:人是经验中的人,人不能直观真理本身。比起指责人们对于真理的怀疑,不妨想想这怀疑产生的缘由——对于主义的恐惧。这种恐惧在我们当今的时代尤为如此——追求自由主义,在道德和信仰问题上采取的是回避与反基础主义的立场,反对任何的强制性道德价值灌输,国家治理机构也已经脱离了道德价值的属性。这种现状的出现,一方面既是资本主义民主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则是历史上无数次的主义带来的灾难。鲍曼曾论证道,二十世纪纳粹的出现并不是一个偶然事件,而是理性的发展的必然后果。理性寻求的这变化无常的世界中可以解释世界的普遍性,这种立场同样也是得到了体现:人们都在寻找着可以解释世界的东西,可以依靠的东西。信徒依赖的是神的庇佑,而非信徒相信的是世间存在的客观规律,这两者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当这种寻求普遍统一的意愿发展成一种统一的极端时,那些不愿意追随被认定为“普遍真理”的人将会被碾碎——希特勒发动世界大战的理论基础是黑格尔对精神的论证,他认为此时的德意志帝国便是世界精神的未来的体现,世间的一切都必须在德意志人民的带领下走向更好的未来,那些配不上“高贵的”未来的“劣等民族”必须被“清除”——后的灾难性的后果便是奥斯维辛的大屠杀。人们已经彻底对那些宣称自己是“真理”的话语产生了恐惧,因为我们很难确定谁的话语是“真理”,谁的话语是“谎言”。康德对于人的认识范围的界定,即物自体的设定是有其深刻的意义的:人只能认识现象,而无法知晓本质。简而言之,当今人们不喜欢直面信仰,更不喜欢把彼此的信仰拿出来比较一番真假,因为这种比较非但不会成功,反而一如我之前所说过的,会使彼此的聊天变得十分不愉快——所以,点上两杯饮料和几个小菜,然后坐在一起聊聊近的生活,会是一个更好的交往选择。

21、自由身就是可以自由和你交往,没有结婚,没有订婚,没有其他固定或非固定的交往对象,只和你交往的人。永远不要相信一些话,比如:答应你会早点和另一个人分手;或是说自己不爱那个女(男)人,爱的是你。

22、我们对别人的感觉主观。其他人都没法理解为什么你爱的人值得你去爱。所以在他们的眼里,你的爱情是盲目的。所有这一切看起来都不是精确计算的结果,而是顽皮的丘比特所为。此外,这个故事还强调了爱情是一种感觉,以及爱情这种感觉对于不同的人而言是不一样的。

23、或许也因为爱情似乎与一切理性相违背吧。毫无疑问,这也是为什么数百年来哲学对爱情一直保持着怀疑态度的另外一个原因。爱情被弃置在了浮夸做作的阴暗情感区里,被划分在了理性的阳光永远无法照射到的心理混沌区,不能简单地成为哲学家们的一个研究“对象”,充其量算是文人骚客们聊以消遣的话题。因此,从事思考苦役的哲学家们都抱着一种本质上代表着男性的蔑视去对待爱情,这种蔑视会攻击任何一位反对他们男性观点的人。如此陈词滥调或许有些可笑,但其实也很容易理解。永远不要忘记,爱情的哲学演讲一直都是由男性主持。没有人可以预知未来,我们也不会侥幸盼望,因为时至今日,仍是如此。除了阿伦特和波伏娃两位女性思想家——但实际上她们也从未宣称自己的哲学为纯粹的哲学——在本书中剩下的声音,只能是来自人类群体中的另一半。但话说回来,这也不足为奇。

24、                   福音:来自上帝的好消息

25、爱情不伤人,伤人的是永远实现不了的海誓山盟。

26、我们为爱情所驱使,我们便能去领悟我们的所见所遇,去思想我们的所感所识。当生命中那些琐碎的印象不断重现,使我们对宇宙的观感变得支离破碎之时,爱情为我们重新创造一个宇宙。

27、存在一种秩序,使得诸元素能够和谐共存,甚至能展现出一种美的秩序——厄律库库将这样一种神奇的力量称之为爱。事实上这并不是他的专属理论,而是古希腊哲学家们一致寻求的哲学理想。准确地第一个将这种力量命名为“爱”的人,是前苏格拉底时期的哲学家恩培多克勒——世间万物由水火土气四种元素组成,而促使这些元素自由组合成世间万物的力量的,便是“爱”与“恨”:“爱”使诸元素聚合,“恨”使诸元素分离,元素的聚散离合即是我们所见的事物的生灭变换……这符合我们对“爱与恨”的印象。早期的哲学家们,就是用这些感性的词语,理性地为世间的运动给出解释——其背后所体现的,便是人类对于“爱”个字所赋予的美好意义与力量。

28、疯子:原来神不仅能帮人戒赌和疾病,还能解决我们的单身问题的么。

29、爱一个女孩子,与其为了她的幸福而放弃她,不如留住她,为她的幸福而努力。

30、当我确定你从我的世界消失,我才终于敢承认我喜欢过你的事实。

31、在高中时第一次看到这段话的时候,疯子我自己是羡慕的,也是由此对这种献身哲学的孤独产生了向往,从而定下了学哲学的理想。但等我真正地进入了哲学专业,才发现这样的人生意味着多么沉重的代价——没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也没有妻子与儿女,像是一只断线了的风筝,自由而孤独——要知道,如果遇上了暴风雨,这样的风筝是很容易被打掉的。这样的人生即便在今天,同样也让人难以理解。

32、(4)Solomon,R.L.(1980).Theopponent-processtheoryofacquiredmotivation:Thecostsofpleasureandthebenefitsofpain.AmericanPsychologist,35,691-7

33、在莎乐美和尼采的其他朋友都享受着拜洛伊特的盛宴时,尼采一个人独自回到了瑙姆堡的家,口授了《快乐与科学》这本书,并用谨慎的言辞向家人介绍了自己的新朋友莎乐美。母亲和妹妹对于尼采表现出来的快乐情绪感到惊讶——毕竟她们很少看到尼采会这般。

34、Philosopher:如果你说的是正确的,爱情是一种你可能有也可能没有的感觉,那么看起来我想获得爱情的话,能做的事情就是等待合适的人出现。

35、"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为什么会爱一个人?作品:AdamMartinakis.

36、莎乐美是出于什么样的心理才这样说的呢?也许是对高贵的灵魂的不舍,也许是对于男人的征服欲。恋爱经验为0的尼采尽管比莎乐美要年长许多,却不是莎乐美的“情场敌手”。尼采回到了卢塞恩,希望用自己的执着让心上人回心转意,但却再次遭到了拒绝。此时已经是7月份,莎乐美要前往拜洛伊特,参加那里的音乐会和《帕西法尔》的首映。

37、(3)(德)叔本华.叔本华人生哲学(M).李成铭等译注.北京:九州出版社,200

38、每天都在伤心的,就是不爱你。每天都在开心的,就是爱你。如此简单。

39、牧师:“福音”指的是“好消息”,即那从上帝那里来的、能够拯救这个世界的真谛,这样的消息当然是“好的”。四大福音书指的便是马太、马可、路加、约翰等四人带给这个世界的“好消息”。因而,传福音即是“将上帝的旨意与至善带给人,使人信靠耶稣、并靠着他进入那永恒的天国”。我们很少把自己宣讲基督教信仰的行为称为“传教”,而是叫作“传福音”,就是因为我们不过是神用以传递他的救赎之道的“肢体”而已,只是一个载体,而且这个传递出去的消息也确实是“真正的好事物”——因为那确实来自于上帝。

40、Philosopher:可是你真的想提倡这种爱情观吗?我们已经看出来这种爱情观消极、有害、肤浅、荒唐,必然会导致失败。

41、感情不需要诺言、协议与条件。它只需要两个人:一个能够信任的人,一个愿意理解的人。

42、疯子:这是一个无效的论证。经验层次的“好”和超验层次的“好”,这两者之间的论证从来就不是“A=B”就可以推出“B=A”这么的简单。正因为我们能感觉地经历而不能简单地用概念来概括的,我们才称其为“经验”;正因为“真实”只是作为万事万物背后的那个无法被言说、而只能在逻辑上存在的设定,我们才称其为“超验”。经验即是我们能把握的众多变动不居的感性事物;超验则是超越经验、在经验之外,不能为人把握。上帝的存在由于在超验中成立而不证自明,但这也同时意味着上帝的话语永远不能被在经验中的人听见。

43、爱情从来就是让人着迷不已的美好事物,但也是让人琢磨不透的东西——千古以来多少男男女女的风花雪月与离别情愁堆积成了文人笔下的传世名篇。在将近一千年前,元好问在看见了那为自己被射死的伴侣而撞地死去的大雁后,更是情不自禁地问道:“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44、有了爱,便不该有恨。爱是美好的。恨却丑陋。何必让生命中美好的东西化作丑恶呢?不要觉得不公平。关于离去。他失去的是一个爱他的人,而你失去了一个不爱你的人,和一个重新去爱的机会。

45、YoungMan:可是这正是爱情神奇和神秘的地方。我们是否爱和爱得有多深,只有我们的心能告诉我们。和自己的心去争论是毫无用处的。

46、在此诗人阿里斯托芬便是充分地发挥了他的作那诗人的丰富想象力,给了我们一个流传后世的经典而有趣的答案:人本能地渴求爱情,是因为爱情是人类寻求失去的另一半自我。

47、相对来说是一种无私的爱,这种爱是对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妻子,子女,以及自己的亲人和自愿甘心付出的人;

48、与柏拉图相对立的一派则抓住了人性中感性的方面,从人的生理需要出发,认为爱情是根源于人的肉体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欲念。它的直接目的是追求肉欲的满足,所以,爱情是一种纯粹的生物本能。这种主张在柏拉图的《对话录》中以反面观点出现,虽然,没有代表人物与著作传世,但从柏拉图著作中可见在当时是有很大影响的。古希腊另一位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用男女生理需要解说爱情,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对这一派理论的继承。当然,亚里士多德在用生理原因说明爱情的同时,还强调了灵魂对爱情的影响,这又倒向了他的老师柏拉图。如果说亚里士多德是动摇的话,古罗马哲学家卢克莱修则完全继承了古希腊先哲爱情产生于自然欲望的主张,并将其推向。他视爱情为情欲的蛊惑,把爱情直接等同于肉欲,完全否认了爱情中理性因素的存在。这种以肉欲为爱情的思想反映和助长了古罗马现实社会中两性关系的混乱与放纵。然而两极相通,极端地放纵肉欲必然地引出它的对立面——禁欲。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在批判卢克莱修的同时,把柏拉图的思想向极端化发展。他们不仅否认人的感性欲望,而且以信仰来代替人的理性,完满的“上帝”代替柏拉图的“理念”,把人与上帝直接结合,取消了现实美这一中间环节,使人间的爱情失去了意义。在神学家看来,上帝是人类信、望、爱的惟一对象,爱情只能是人对上帝的无条件的爱。

49、牧师: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是寻到的路的后不过是悬崖峭壁——等待那些不信靠上帝的人的终结局,仍然是地狱而已,与他此生是否行善并无关联。

50、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爱情观,不同阶级、不同层次的人,恋爱的方式也有所差别。

51、总之,你就只生我气好了,也可以生所有那些假装想出这个方案人的气,但正因为如此,你就不必生这个思想的气了。

52、这便是《当尼采哭泣》的整个故事中贯穿着的线索:莎乐美向医生布雷尔求援,希望布雷尔能够挽救那陷入绝望中想要自杀的哲学家尼采。在布雷尔的帮助下,尼采从被莎乐美的拒爱与伤害中恢复过来,这位“查拉图斯特拉之父”没有死于自杀的绝望,而是登上火车,继续自己的命运,为人类产下了伟大的精神之子查拉图斯特拉。

53、Philosopher:我比你年龄大,但是关于爱情的事情你可能比我更有经验。我是真心求教。YoungMan,你能告诉我爱情是什么吗?

54、那么年轻的少女又是如何评价自己与哲学家的邂逅的呢?答案是有所保留的冷静。出身贵族、年少时就已经被书香熏陶的莎乐美显然并不容易会像普通的少女那般,被成熟男人们的花言巧语和显摆的才华所轻易拐走自己的心。在她眼中,尼采的形象显然不是什么白马王子的形象,与那些自己常见的华服盛装丰神秀貌的贵族青年相比,尼采简直无异于山野狂夫——但无可否认,她能够瞥见眼前这个看上去言行怪异的中年教授身上,所具有的撼动世界的伟大能量,也因此产生了少女式的崇拜。

55、Philosopher:可是他为什么爱你而不是爱别人呢?如果爱是没有原因的,那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爱什么人是随机的?我们爱一个人并不是因为他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优秀的,而是因为我们下定决心去爱他。如果基于某种原因而产生的爱情不可靠,那么没有任何原因作基础的爱情就更不可靠了。

56、一个人幸福的时刻,就是找对了人,他纵容你的习惯,并爱着你的一切!

57、对于爱而言,任何其他的显现都是假象,因为它要首先使学生发生变化(可爱不是要去改变被爱的一方,而是要改变自己),并且为其掩盖而不使他不不知道——这一切是必要的;要么肤浅地保持那种无知的状态,认为所有的理解都是幻像(异教徒的谬论)。

58、一见钟情这种事,浪漫但不一定长久。日久生情这种事,很难却更难分开。一见钟情永远和外貌有关,日久生情永远和习惯有关。越缓慢的爱上一个人,就爱的越长久。爱情可以有一瞬间,但真情却需时间浇灌。

59、扪心自问,为什么非要给分手一个伤痛的结局呢?彼此爱过那么些年华,历经那么多的幸福快乐,难道就这样从此销毁吗?何不心怀感激地给彼此的爱一个美丽结局呢?

60、在对爱情进行的哲学思考中,对于嫉妒的思考理应占有一席之地。之所以这么说,不仅是因为许多哲学家曾不约而同地思考过它,更重要的是因为它本身与爱情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纵观人类爱情实践,哪里有爱情,哪里就有嫉妒,嫉妒就像影子一样缠绕着爱情。虽然,嫉妒在现实中是爱情的一种障碍,但在理论上它却是爱情哲学思考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内容。正因为如此,西方哲学家们对嫉妒进行了颇为深入的思考。德谟克利特认为,嫉妒是切纷扰的源泉。培根视嫉妒为人类“卑劣堕落的情欲”。斯宾诺莎分析了嫉妒产生的原因,指出当一个人所爱的对象与另一个人结成更为亲密的关系时,“他将恨他所爱的人,并且嫉妒那另一个”。把嫉妒定义为根源于爱的对象被剥夺而产生的一种情绪。卢梭则更进一步把嫉妒与社会制度联系起来思考,指出:“我们之所以产生嫉妒的心理,是由于社会的欲望而不是由于原始的本能。”他认为,嫉妒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人的自私和追求虚荣,另一方则是由于“愚蠢的社会制度”造成的妇女在感情上的虚假和不忠诚所致。

61、莎乐美把自己对哲人的伟大未来的瞥见与对这段恋爱的思考写成了这样的一首诗:

62、显然这是个很糟糕的决定:毕竟李对莎乐美同样怀有情愫;即便李出于高尚的道德人格替尼采表白了,相信没有哪个女孩会愿意接受一个连亲自表白的勇气都没有的男人的。

63、对于某种美好品质的爱恋——这便是鲍萨尼亚所认为的。在论证开始,他首先提出了“两位阿佛洛狄特之神”的说法,认为有两个爱神,一个是由天本身诞生的年老的爱神,一个是由宙斯和狄俄涅所生的年轻美丽的爱神,这两位爱神给了人类分别以不同的爱。其中,后面这位由宙斯生的爱神,鲍萨尼亚称她为“地上的阿佛洛狄特”,她带给人的爱便是我们熟悉的肉体上的情欲——既可以是男女间的肉欲,也可以是男男之间女女之间的(emmmm):即单纯的肉体上的性爱。在鲍萨尼亚看来,这种爱驱使人为了实现自己的肉欲而不择手段和对象,只要那个人能实现他的肉欲的愉快,他就会去追求那个人。

64、不出意外,尼采后收到了莎乐美不想结婚的答复,理由是她刚失恋没多久,还没有精力进入一段新的恋爱。但是她极力使自己的拒绝显得委婉,说可以和尼采建立“友情之上、爱情之下”的一种特别关系。

65、爱情对象的选择是爱情艺术的重要内容,对于这一问题西方哲学家多有思考,其中以卢梭和黑格尔的论述为全面。卢梭认为在人类的野蛮状态下,任何一个妇女配任何一个男人都适合,男女的结合谈不到什么选择。但是,在文明状态下,男女双方结合就要求在各方面都彼此适宜,他从地位、教育程度、相貌、性格、爱好等多方面对男子选择对象的标准进行了探讨。黑格尔则主要从社会因素方面考察爱情对象的选择。他指出在选择爱的对象时,“如果不同时包括人按照他的精神教养和社会地位关系所应有的生活方式,就是空洞的,抽象的,只关注性欲方面的。爱情要达到完满的境界,就必须联系到全部意识,联系到全部见解和旨趣的高贵性”。

66、Student:这看起来是对我的观点的好的总结。

67、爱情刚产生的时候也是新生事物,当它经历过时间的洗礼后,它也会变成旧事物,那它会不会灭亡呢?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解释,它必然会灭亡,可是事实也是这样,有的人因为长时间的相处发现了对方的缺点,不能适应而分开;有的人因为长时间的相处发现了对方并不是你爱的人,不能接受而分开等。

68、喜欢一个人,就是在一起很开心;爱一个人,就是即使不开心,也想在一起。

69、如果说中世纪之前,对于爱情的价值思考主要集中在对爱情存在的意义进行肯定和否定的争论的话,近代以后,随着思想的解放,爱情在人世间的存在已经成为天经地义之事,近代哲学家们对爱情价值的思考便在更深一层次展开。休谟提出两性的自然欲望及由此而产生的两性间的爱情繁衍了人类,构成了社会的基础。后经伏尔泰等人的进一步弘扬,这一观点逐步确立。这样就把爱情的价值以对个人是否有利扩展到对社会有用。这应该说是爱情价值思考中理论上的一大进步。

70、动人心弦的爱情经历并不会为一个哲学家带来声望,但这却没能影响他们那别具一格的浪漫。为大家整理的几位哲学家,或多或少都曾为情所陷,但他们对爱情的见解却独具只眼。

71、爱人应该彼此坦诚相待,因为不诚实对于两个人融合成为一个整体是有害的。爱人应该生活在一起,因为分开的时间太长,他们就更像是两个分开的个人,而不是一个融合在一起的整体。

72、YoungMan:你说得好像你对爱情比我知道的更多似的。对我来说,这部分是爱情重要的部分,我认为这就是爱情的全部。即使这不是全部,这也是爱情重要的部分。

73、疯子:那我也许也该信靠耶稣,让他解决一下我的单身问题。

74、赌气证明的爱,如果你爱上了一种类型的人,但是父母却觉得他(她)不太适合你,这就激起了一些人的叛逆心理,觉得一定要证明一些什么来进行反击,这个时候,你已经不能控制自己的理智了。好的办法就是平静下来,认真辨别一下自己是不是真的可以做到和这个人相爱。

75、Sage:一个人是不够的,所以两个人就是必需的。三个人不是必需的,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就像我前面说过的那样,爱情是植根于人性之中的。缺少爱的关系,一个人是不完整的。至少得两个人才能形成一个整体。当然,这并不是说随便两个人都能形成一个整体。

76、自由身就是可以自由和你交往,没有结婚,没有订婚,没有其他固定或非固定的交往对象,只和你交往的人。永远不要相信一些话,比如:答应你会早点和另一个人分手;或是说自己不爱那个女(男)人,爱的是你。

77、姑且让我们抛开这句话里头有关SM的瞎想。尼采关于女性的种种蔑视言论似乎数不胜数,刚才这句只不过是比较闻名遐迩的一句,如果要再找相关的句子那可是不胜枚举:“十足的女人从事文学,其情形就像一个人在犯小小的罪孽时一样”“如果女人有男人的美德,那么她会让人无法忍受;如果她没有男人的美德,她又无法忍受自己”……对于女性的诋毁与讥讽在尼采晚期的著作里经常可以找到,俨然成了他的写作乐趣之一。

78、从巴门尼德开始,所有的古希腊哲学家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反对感性世界,因为他们都看见了感性世界的流变不居——一如男女之间的热恋,可能转眼间情欲过去之后两个人就会分道扬镳。男女间的情爱固然是美丽的,但是终究也无法永恒——这样一种“美”,哲学家们都不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美”。

79、据我了解,爱情呀,就是人高的自私境界。任何的爱情都是“我”爱你,因为有“我”,“我”不爱你就不爱你,所有都是为了“我”,不是为了爱。……我常常告诉年轻人,情、爱、欲是三个层次。一般人青年时都是欲,都是一点荷尔蒙,拿儒家的观点,都是“气之炽盛”,身体情绪的变化,荷尔蒙的变化,内分泌的变化,完全是“欲”。所谓“我爱你”“不爱你”,那是听肉体上荷尔蒙的指挥……爱,就真不容易了,爱跟欲不一样时,那才是真爱。……情,这个就难了,那就很高了。情是已经离开了欲,离开了爱,才谈情。

80、所以这或许也是为什么如今很多人(尤其是成功的女性)即便选择不婚,但可能都会通过试管婴儿的方式生育属于自己的后代。在这种时候会出现精英式的配种论,即单身的精英们出于自身的经济实力,去那些优秀的精子库或卵子库来寻找自己生物学意义上的“另一半”,以创造更好的后代——这种思想是否可取暂且不论,但是无可否认的是它已经成了一些单身精英人士避开婚姻带来的纷争而繁殖后代的首要选择:这些受过高等教育与在社会中身经百战的精英们,似乎对于人世间的男女爱情,有着比寻常人更加高度的不信任。

81、出于爱情,我们也分享我们爱人的快乐或者痛苦,我们此时不仅仅把这看做是我们爱人的快乐或者痛苦,我们把这也看成是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的好事或者坏事,这是我们自己的快乐或痛苦。

82、而另一位由天本身诞生的爱神则不如此,“天上的阿佛洛狄特”带给人的是对于人身上的某种美好品质的爱恋。这种爱恋可以发生在任何人身上,从强壮的成年男子、美丽的成年女子到早慧的男童女童,都是可以的,因此鲍萨尼亚从这个角度肯定了希腊时代普遍流行的“年长的男子眷恋早慧少年的同性恋情”。在他看来,这种“天上的阿佛洛狄特之爱”比那种对肉欲的爱更为纯洁,因为媾合的性快感是任何两个人都可以实现的,而美好的品质却不是每个人都拥有的——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挑这句话其实早已在两千多年前便被鲍萨尼亚以“天上的阿佛洛狄特之爱”表达了出来。

83、一见钟情这种事,浪漫但不一定长久。日久生情这种事,很难却更难分开。一见钟情永远和外貌有关,日久生情永远和习惯有关。越缓慢的爱上一个人,就爱的越长久。爱情可以有一瞬间,但真情却需时间浇灌。

84、什么是忧郁?忧郁就是精神性的歇斯底里。在一个人的生活中会出现一个瞬间,当此之时,直接性成熟了,精神要求一种更高的形式,其中精神把自身视为是精神。作为直接性的精神而存在的人是与整个世俗生活联系在一起的,但是现在,精神将使自身从那种疏离状态中走出来,精神将在自身当中明白自己;他的任何将会在其永恒有效性内对自身所有的意识。假如这一切从未发生,运动就会中止,它将被阻止,而忧郁也由此介入。人们可以做很多事以试图忘掉它,人们可以工作,但忧郁仍然在那里!(《非此即彼》)

85、我们为爱情所驱使,我们便能去领悟我们的所见所遇,去思想我们的所感所识。当生命中那些琐碎的印象不断重现,使我们对宇宙的观感变得支离破碎之时,爱情为我们重新创造一个宇宙。

86、Student:我会觉得难过。虽然得病和要去世的是他,但是我也能体会到他的感受,我会分担他的难过。

87、Philosopher:可是自由不也是植根于人性之中的吗?为什么为了爱而放弃自由更合人性,而不是为了维护自由而放弃爱情?

88、Student:让我想想。当我们同情某个人的时候,我们在分享或分担他的感受,我们分享或分担他的痛苦和快乐。当我们爱一个人的时候,我们也在分享或分担他的感受。所以,差异是什么呢?

89、本以为,错过了一场阳光,不去触及彼此的心伤,便会很快的将你遗忘。不曾想,思念凝成霜,越想尽快的放手,心里越是苍凉。也许,这一场风花雪月的浪漫,会成为彼此爱情的绝唱。

90、当爱情使平等的双方结合在一起的时候,这爱情是喜气洋洋的;但是当爱情使不平等的双方变得平等的时候,这爱情则是大获全胜的。

91、     “我们所爱的,只是自己理想中的形象,并且想把对方变成这个形象。”我认为这种改变别人的做法往往是令人不可理喻,甚至让人感到畏惧。同样是两种不同的人生,又怎能去改变对方原有的人生轨迹,只能说两人可以相互影响,共同进步,都朝着对方理想的对象发展,而不是改变。在爱情中,我们确实找到了另一个生命的联结,也许也就找到了与世界的联结。用哲学来解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但这里表达的是改变对方的形象,也即不是在唯物观前提上,是一种简单的唯心。在爱情上,也正是因为我们之前找不到理想的联结,而去一味地禁锢,以为把心锁上,就不会那么痛苦了。当发现联结不受限制,客观的事物终究会令人无法去抗拒内心的折腾,内心越是渴望摆脱现状,自己就会失去本真。无论在人生哪种境遇,人与人之间少不了联系交流,这种交流也是两颗心建立联结的时候,恰逢其时我遇见你是美丽的意外。

92、Teacher:如果你说的这是真的,那么爱和喜欢之间就有一点决定性的差异了。喜欢是以价值为基础的,而爱情是产生价值的。你喜欢某人因为他具备优良品质。可是当你爱某人的时候,你爱这个人本身就会使你爱的这个人比其他人更有价值。

93、大多数人认为爱情首先是自己能否被人爱,而不是自己有没有能力爱的问题;认为爱的问题是一个对象问题;第三个错误人们不了解“坠入情网”同“持久的爱”的区别,往往把这种如痴如醉的入迷,疯狂的爱恋看作是强烈爱情的表现,而实际上这只是证明了这些男女过去是多么寂寞。

94、存在主义哲学流派中有这样的一个概念——注视。这个概念是讲,“我”是一个自为的存在,而当一个人的目光落到“我”身上,注视“我”时,“我”被他人看到了,“我”本身就发生了变化,因为,在他人的注视下,“我”成了“他为的存在”,这也就是说,“我”成为了诸如物一样的东西。1诚如萨特所言,对于我们认识自己来说,他人是我们身上为重要的因素。2而我们对于一个人的爱,往往会使得我们倾向于借助“所爱之人”这个“他人”来获得、巩固、抑或是变更自我认知。

95、Teacher:你觉得你爱一个使你感觉不高兴的人,或者和一个这样的人彼此相爱,是合乎情理的吗?

96、牧师:谎言是撒旦惯用的手段,因为撒旦说的并不是真理,所以他必须要用美妙的言辞来掩饰背后的虚假;而神的话语确实是真的,也因此能给予我们救赎。

97、为了爱,我也曾改变过自己,试图想要变成你喜欢的那个样子,尽管如此还是没有在一起。后我明白,两个人之间没有感觉是到不了一起的,什么性格不合什么爱好不一致都是借口,即使我已经变成了你想要的样子,不喜欢就是不喜欢。

98、这让宙斯又开始头疼起来了,后他的解决办法是:将人的生殖器官移到了人的前面,让人以相互拥抱的方式进行交媾,从而繁衍后代——而从前那些双头人类,他们是像虫子那样以卵生的方式进行生殖的。这样一来,既解决了人类生而寻找另一半失去了的自我的本能,也了人类的繁衍。

99、感情不需要诺言、协议与条件。它只需要两个人:一个能够信任的人,一个愿意理解的人。

100、 104堂跨越2000年哲学史的智慧课程  

101、人与爱情的问题,实际上就是爱情的起源问题。爱情从何而来?为什么会产生?这是爱情哲学思考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西方哲学家大多是从对“人”的基本认识出发去解释这一问题的。他们把爱情说成是人的本性,或者认为爱情出自人的本性。这样就把爱情的起源归结为人性之必然,使人与爱情紧密地联系起来。

102、在爱情里,就是尊重对方的生活、职业与价值观,以及TA这个人本身。这种对对方的尊重,会要求人一定程度地牺牲自我去成全对方。这也是性爱和单纯的性欲大的区别:在性爱中,性行为不仅是为了自身的愉悦,也更是为了对方的愉悦,因而两者都会尽可能地去配合对方(一本正经地开车?);而纯粹的性欲里,只考虑自身的快感,这也是嫖娼时嫖娼者与卖淫者所处的情况:前者把后者当成了实现自身的快感的工具,后者在乎的并不是自身的性愉悦,而是事后的金钱。爱是以自身为目的的,它并不指向其他事物。

103、○郑万玲 南开大学法语语言文学学士,南京大学法国文学硕士。

104、爱情其实是一种习惯,你习惯生活中有我,我习惯生活中有你。

105、YoungMan:也许这就是爱情的美丽之处。我觉得爱情是永恒的追寻这个想法很好啊。我喜欢把自己想象成一只没有腿的鸟,我不得不永远保持着飞翔。

106、YoungMan:也不全是这样。我们对别人的感觉受对方对我们的态度影响。我们的感觉也可以看做是对别人态度和行为的反应。我们的感觉也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这就是为什么享受烛光晚餐或者在海滩漫步的时候,人们会处于比较容易产生爱情的心境之中。

107、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的运动是的,静止是相对的。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精神只是运动着的物质的高形式。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人们能够认识并正确运用客观规律。

108、牧师:听你这么说,我有些理解了我们基督徒如今在传福音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了——这种信仰与信仰之间的碰撞,确实不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但是,你对于当今人对于信仰的拒斥所做的这些辩护,我同样也可以用来为基督信仰辩护:人寻求的是幸福,所以我们更加需要有所指引——抛弃指南针和地图的人终究会迷失在这个世界。这真的指南针和地图——上帝的指引会让我们活得更好,也能后进入那死后的天国。

109、那么弗里德里希•尼采不虚弱吗?好像也不是。他那些对于女性的诋毁言论,始终没办法掩饰他自己从来没得到过一个女人的爱这个难过的事实。细究他这番诋毁,我们也能够发现,尼采对于女性始终没有采取过正视的态度,而是把她们当作男人的自我价值的附属——我们又能说,如今有多少人还是这般的想法呢?然而这番措辞背后的合理性,似乎就是在于,只有那些愿意顺从的女人才适合组建家庭,这里头似乎又有种间接的对女强人们的鄙视论调。显然莎乐美就是这样一个“不愿屈从于任何一个男性的独立的女性”——这时我们似乎能够读懂尼采那句“女人如果有男人的美德,那她就会让人无法忍受”背后的抱怨:一个女战士会让男人无法忍受。

110、Student:爱情和同情在我们分享或分担别人的快乐和痛苦这一点上是差不多的。出于同情,我们分享或分担快乐或痛苦,可是我们不会把这快乐或痛苦看做是我们自己的快乐或痛苦。那是我们能够理解和感受到的别人的快乐或痛苦。

111、  或许悲观的存在主义哲学流派又要反驳,说尽管人们努力地想要去把握并且设法控制他人的自由,但是,倘若被爱者变得宛若如提线木偶,那么,爱者则会重新陷入孤独之中。因为在爱情之中,人们总是渴望一种特殊类型的化归己有,人们所真正想要占有的,是一个作为自由的自由,而并不想要像占有一个物体那样占有被爱者。然而,“我”对于“我”所爱之人或“我”的爱人的爱情又会使得“我”“注定要迫使他人行使他的自由,以建立我的存在”4

112、无论爱是一杯甜腻的马提尼还是苦涩的比特酒,每一次举杯,我们都毫不客气地畅饮,直到醉来不省人事,醒来后的好几天都闻不得酒香。但关于举杯,我们就喜欢听杯子碰到一起发出“梦破碎的声音”。

113、,上至玉皇大帝.下至王侯将相都是礼法的守护者,根本没有谈论爱情的空间

114、    诗人阿里斯托芬:爱是人寻找失去的另一半自我

115、Sage:爱情的基础不是欲望,而是远较此为深。对爱情的需要是人性的一部分。如果人类是自给自足的,他们就不需要爱情。人类需要爱情是因为他们作为个体而言是不完整的。只有当他们和自己的爱人具备了爱的关系之后他们才变得完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