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的小故事的名字
1、后一句林清玄写到:“从此,武林归于平静。”
2、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
3、华日宜远航,小白扬风帆 (陈 晔,钱小白)
4、小楼听木叶,满盏赏婵娟 (叶小敏,满 娟)
5、月皓美人眸,琛翠白菜缘 (潘 皓,陈 琛)
6、只要想起好的词句他就随手记录下来,并反复修改。左思整整花费了十年的心血,终于完成了《三都赋》。陆机在惊异之余,佩服得五体投地,只得甘拜下风。
7、鲁迅在广州时,一个青年受他的感化,随他到了上海。到上海后,鲁迅热情的留他在自己景云里的寓所住,后来那人又让鲁迅给他在上海找个工作。
8、 正是这样的经历,造就了后来的范仲淹。后来,范仲淹成为了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不仅在政治上有卓越的贡献,同时在文学上取得了出色的成就。而他在《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成为传诵千古的名句。
9、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
10、后来,父亲因投资失败而破产,13岁的莎士比亚走上了独自谋生的道路。他当过兵,做过学徒,当过瓦匠,干过小工,还做过贵族的管家和乡村教师。
11、 宋代大政治家范仲淹,年轻时就立志报国,从小读书就十分刻苦,21岁去附近长白山上的醴泉寺读书,经常一个人灯下苦读,每到东方欲晓,僧人们都起床了,他才和衣而卧。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早上煮好一锅稀饭,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没有菜,就用盐水泡野荠当菜,用来下饭,就这么简单的一顿饭。他的一个朋友的儿子看到了,给范仲淹送来许多好饭好菜。可是,几天过去了,食物都原封不动,已经放坏了。那同学问他为什么不吃,范仲淹说:“我不是不感激令尊的厚意,只是我已习惯于粗茶淡饭了,我既然已经立志报国,就做好了吃苦的准备,如果现在就贪图享受,以后还能吃得了苦吗?”
12、贾平凹——原名贾平娃。1972年,贾平娃发表小说处女作《一双袜子》时,听从同窗冯有源建议另取笔名,将“娃”改为“凹”(陕西话中,这两字同音)。
13、 哥哥们上课的时候,唐汝洵便在一旁仔细地听,用心地记。虽然他很坚强,但在学习过程中也遇到了困难,因为他看不见,所以常常要付出比别人多很多的努力。有时候,课文很长,他凭耳朵听根本就记不住先生讲的内容,只好学古人用结绳记事。他还喜欢上了诗歌,因为诗歌中所描绘的意境,他不用眼睛也能体味到。经过不懈努力,唐汝洵终于成为了明朝著名的学者和诗人。
14、金帝点: 泉秀路金帝花园22栋物业管理对面
15、一向处事谨慎的叶圣陶认为,“矛盾”此名,明眼人一看便知是假名,为了少惹麻烦,又在“矛”字上加了一个草字头,现实生活中,姓茅的人的确也不少。此后沈雁冰便一直沿用这个笔名。
16、这个矮个子自从拜纪雷为师之后,更加用心学习,没几年的工夫便名闲天下,他就是有名的无臂画家杜兹纳。
17、 芬兰腐败案件少与公民普遍较高的的道德水准以及民族的历史传统有着密切关系。芬兰人说话算数守信用,朋友之间相互信赖的程度相当高,在口头上达成的君子协议如同正式签订的合同一样有效,使许多事情动作起来既简单又高效。
18、欧阳修晚年,每天把生平所写的文字,加以修改,用心极苦。他的夫人叫他不要修改了,说:何必这样折磨自己?难道还怕老师责骂?欧阳修笑道:不怕先生骂,却怕后人笑。
19、他特别讨厌他,在工作的时候,有人过来找他聊天和闲扯,即使是要好的朋友,他也会毫不客气地对人家说:“唉,你又来了,就没有别的事好做吗?
20、磊怀咏郑风,晓梦卷莉帘 (郑 磊,胡晓莉)
21、蔡元培从少年时代起,就勤于读书,百般天蚊虫多,晚上读书时把一双脚放在水桶里,避免蚊子叮咬,专心致志地读书。在他一生繁心工作和革命斗争中,从未停止过读书。他晚年回顾说:“自十余岁起……读到现在,将满六十年了……几乎没有一日不读点书的。”
22、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使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
23、译文:这是我心中追求的东西,就是多次死亡也不后悔。
24、 在历史上,“三家分晋”被视为春秋之终、战国之始的分水岭。司马光将其列为《资治通鉴》的开篇之作。
25、有一次,巴黎的朋友寄给胡适十几个法国的古铜币,因钱上有“PTT”三个字母,读起来谐音正巧为“怕太太”。胡适与几个怕太太的朋友开玩笑说:“如果成立一个‘怕太太协会’,这些铜币正好用来做会员的证章。”
26、蔡帅挺利剑,福霞映嵩峦 (蔡 珽,滑福霞)
27、孙中山使用过不少名字,多数是为了宣扬革命或摆脱通缉而取的,部分则在于表达人生期望。
28、 陈桥兵变又称陈桥驿兵变,是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此典故又称黄袍加身。
29、林则徐是我国近代反侵略的爱国主义者、伟大的民族英雄。曾在浙江、江苏、湖北等地任职,任职期间注重发展生产、兴修水利、赈济灾民、清理积案,做了不少对民众有利的事,有“林青天”之美誉。
30、思民入麟阁,生德登杏坛 (胡思民,刘德生)
31、陶江夕辉照,小林战马喧 (陶江辉,马小林)
32、莫扎特被公认为音乐史上的神童,他很早就显露出了在音乐方面的非凡天赋和卓绝才能。从莫扎特的童年中,你能看到一个孩子对待音乐的积极心态,对艺术事业的执著追求。虽然不能人人皆为天才,但对广大孩子来说,“神童莫扎特”是具有传奇色彩、又值得学习的好榜样。
33、自从钱钟书有了这个乳名后,家中人便都叫他“阿先”,又因“先”在中国文化中常用作对死者的尊称,如先父、先慈(死去的母亲)、先烈,长辈们觉得这个字用得不好,将“先”字改为“宣”字。他便有了“宣哲”一名。
34、还有一次,康有为向银行家余凡澄“借”一幅十分名贵的字画,试图据为己有。余凡澄多次讨要不得,便不得不派许多人到康家强行索回。
35、舍予达八荒,克己凌九乾 (舒 达,于克凌)
36、此后,鲁迅几乎每天都在挤时间。他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鲁迅读书的兴趣十分广泛,又喜欢写作,他一生多病,工作的条件和生活环境都不是很好,但是他却要每天工作到深夜才可以罢休,在鲁迅的眼里,时间就如同人的生命。
37、 苏洵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小时候很贪玩,直到二十七岁才认识到读书很重要,从此开始发愤读书,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有一年端午节,苏洵从早晨起来就扎在书房里读书。他的妻子端了一盘粽子和一碟白糖送进了书房。将近中午时,夫人收拾盘碟时,发现粽子已经吃完了,碟里的白糖却原封未动,而旁边砚台上竟有不少糯米粒。原来,苏洵只顾专心读书,误把砚台当成了糖碟。正是凭着这种认真刻苦的精神,苏洵成为了文学大家。
38、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
39、由于他一生读书不辍,因此,他知识渊博,被誉为“学界泰斗”。
40、这时他的头自己会碰到木板上,这样一振动,人也就醒了。于是,他就马上披衣下来,点上蜡烛,接着读书。后来他把那个圆木枕头看成是有思想的东西,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警枕”。
41、伶牙俐齿?勇敢智慧?咄咄逼人?人们对希拉里似乎总是褒贬不但有一点你无法否认,她是世界第的女政治家。希拉里丝毫不比老公克林顿逊色,她不仅从小成绩优秀,出类拔萃,还表现出了极强的领导和社交能力。
42、 他再也看不到外面的美丽风景,再也看不到洋溢在伙伴们脸上的笑容,也看不到自己的亲人了。他痛苦极了。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逐渐适应了没有光明的日子,并且开始积极地面对生活。
43、廖廓崇酒喜,远姚候雁还 (廖崇喜,姚雁雁)
44、上小学时,小贝跟父亲之间甚至还约定了一个常规“赌局”:如果小贝能站在禁区边不助跑射门,每次把球踢中门柱,就能从父亲那儿赚到50个便士。总是赢到零花钱的小贝很开心,直到长大成人后他才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45、四海鹍鹏举,双树梅李妍 (王海鹏,李双梅)
46、三毛——本名陈平。笔名三毛来源于著名漫画家张乐平先生的《三毛流浪记》,上面有陈平为漫画写的序,“三毛是一个很有个性、意志坚强、富有正义感,经历了很多折磨却坚持人生光明信念的孤儿。我们经由这本漫画书,得到的体验,何止是娱乐而已。”
47、苏轼豪放张扬,性不忍事,知子莫若父,苏洵又为轼取字“子瞻”,也希望他做事能瞻前顾后,三思后行。
48、曹家晚年甚至出现“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困苦。如此境遇,一旦读到苏轼困厄黄州所写诗句,不会不为之所动,以凄冷的“雪芹”(冰雪下的芹芽)为号,也是寓其出泥不染,清苦耐寒之志,遂又有别号“耐冷道人”。
49、 13559577904
50、后来,莎士比亚当了“提词”。躲在道具里的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抽空把自己对每个演员演出时的观感记录下来。正当莎士比亚成为正式演员时,欧洲开始流行鼠疫。
51、一天下来回到家中,将锦囊中积累的纸条拿出,在灯下选择整理,将有用的纸条再存入另一个锦囊中供以后写作用。
52、 王莽仿照《周礼》的制度推行新政,屡次改变币制、更改官制与官名、以王田制为名恢复“井田制”,把盐、铁、酒、币制、山林川泽收归国有、耕地重新分配,又废止奴隶制度,建立五均赊贷(制度)、六筦政策,以公权力平衡物价,防止商人剥削,增加国库收入。
53、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
54、当时脚上的伤口很小,他也不以为然,随便敷了药,便不去管它。没想到,他所穿的那双劣质袜子上,深色的染料具有某种毒性,污染了他脚上的小伤口,造成严重的发炎。
55、耿耿陈事忆,焰焰新汤煎 (陈 耿,汤 焰)
56、鲁迅是一个爱珍惜时间的人。在鲁迅12岁的时候,他在绍兴城里读私塾。那时候他父亲正患着重病,鲁迅的两个弟弟年纪尚幼,鲁迅不仅经常跑到当地的当铺之后再跑到药店,还要帮助母亲做一些家务。为了避免影响学业,他必须做好精确的时间安排。
57、至于“孙大炮”这个当时政治对手揶揄孙文的外号,在辛亥革命前已有,大炮是粤语“不切实际之人”的意思,暗讽孙文言辞夸大不实。
58、匡衡,字稚圭,西汉东海(汉郡名,今江苏省邳县以东至海,连山东省滋阳县以东至海地区)人。
59、王羲之13岁那年,偶然发现他父亲藏有一本《说笔》的书法书,便偷来阅读。他父亲担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传,答应待他长大之后再传授。没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请求父亲允许他现在阅读,他父亲很受感动,终于答应了他的要求。
60、车胤不断苦读,终于成为着名的学者,后来还成了一名深得人心的官员;那时候,每逢举行甚么集会或庆祝活动,如果车胤没有到场,大家就觉得扫兴。
61、这天水镜先生回来,师娘笑着说:“你这个当先生的,还不如小诸葛。”于是她把刚才看到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水镜先生。
62、他对朋友们说:“我决定自己研制飞机,然后驾机回去,报效祖国。如果不成功,我情愿去死。”于是他四处搜寻资料,钻研学习,又用筹集到的很少一点资金,开始研制。父母亲想他,希望他回国探亲,他表示:“飞机不成,誓不返国。”
63、燕户居春谷,鹏程观秋澜 (谷春燕,程)
64、 陈景润小时候经常和哥哥姐姐一起玩捉迷藏。不过,陈景润捉迷藏时有点特别。他常拿着一本书,藏在一个别人不容易发现的角落或桌子底下,一边津津有味地看书,一边等着别人来“捉”他。看着看着,他就忘记了别人,而别人也忘记了他。
65、 我国美学家王朝闻,原名王昭文,因受《论语》中“朝闻道,夕死可矣”启发,22岁时改名王朝闻,表达自己寻求艺术真谛、探索人生真理的精神。
66、应逢绿杨岸,幸识黄芦滩 (杨应刚,黄 幸)
67、刘墉——清乾隆、嘉庆朝的重臣之一。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谥号文清。在书法上,造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有“浓墨宰相”之美称。作品初看圆软滑,若团团棉花。细审则骨骼分明,内含刚劲,可用“静”、“淡”、“清”三字概括其境界。
68、张弛透颖才,峥嵘陈策贤 (张 颖,陈 峥)
69、 现代著名作家茅盾原名沈雁冰,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从武汉回到上海,一时无以为生,便听从朋友的劝告,花了四个星期写成了他的名作《幻灭》,准备在叶圣陶代编的《小说月报》上发表。可当时,他正被蒋介石政府通缉,如果用真名,将会给叶圣陶招来麻烦,而且《小说月报》的主人、商务印书馆的老板也不会允许,他当时思想也确实处在一个苦闷痛苦的矛盾中。于是他随手写了“矛盾”二字作笔名,可叶圣陶认为“矛盾”二字显然是假名,仍然会招来麻烦,于是便在“矛”字上加了一个草字头。以后沈雁冰便一直沿用这个笔名。
70、徐徐丽姝步,腾腾垂杨绵 (徐 丽,杨 腾)
71、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