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写的名句
1、《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2、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
3、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由沈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诸葛亮(诸葛亮写的名句)。
4、 治国犹於治身:治身之道,务在养神;治国之道,务在举贤;是以养神求生,举贤求安。
5、杰出与平庸的差距就是执行力和控制力的差别。
6、不能太把自己当回事,也不能太不把自己当回事。不能把别人太当回事,也不能太不把别人当回事。把这个度掌握好,就是懂得了做人的尺度。
7、6)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由沈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诸葛亮
8、以聪明才智著称于世的诸葛亮,曾留下无数名言,尤其这五句,今日读来,依然让人受益匪浅。
9、解除迷茫,就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能力不是从做大事得来的,而是从这些“不起眼”的事情中锻炼来的。不然小事不肯干的你,大事也轮不到你。
10、原来当时唐玄宗突发奇想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只要你有一技之长,都可以来应征,算是唐朝版的“达人秀”。这本来是件好事,但由于这次主持活动的是奸相李林甫,
11、行兵之要,务揽英雄之心,严赏罚之科,总文武之道,操刚柔之术,说礼乐而敦诗书,先仁义而后智勇。
12、臣初奉先帝,资仰凭借、依赖於官,不自治生谋生计。今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
13、注释诫:警告,劝人警惕。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书信。夫(fú):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君子:品德高尚的人。行:指操守、品德、品行。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修身:修养身心。养德:培养品德。淡泊:内心淡泊,不慕名利。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明志: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才:才干。广才:增长才干。广:增长。成:达成,成就。淫慢: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险:轻薄。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飞快逝去。与:跟随。驰:疾行,指飞速逝去。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日:时间。去:消逝,逝去。遂:终。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14、夫酒之设,合礼致情,适体归性,礼终而退,此和之至也。主意未殚,宾有余(豪)〔倦〕,可以至醉,无致於乱。○《太平御览》卷四百九十七。
15、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
16、望子成龙,是天下父母的心愿,身为人父,诸葛亮疼爱儿子诸葛瞻,告诉他“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道理,希望他做到淡泊明志,无论做事还是读书,都要保持专一的心态,切勿三心二意,否则将一事无成。若想有所成就,必须专心学习,戒骄戒躁,方能学业有成,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
17、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
18、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於先君,布仁心於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
19、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诸葛亮
20、诸葛武侯在岷蜀佐助刘备立国,其凌云攻志,直吞咸京。诸葛亮未显达之时,是谁对他为赞许呢,就是博陵的崔州平。
21、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是事物发展的一个规律。人生是由许多的小事构成的,每一件小事的,积累起来就是人生的。一个细节、一件小事,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毁掉一个人。
22、所谓“诗圣”,就是诗歌领域的圣人,中国三千多年诗歌史上得此殊荣的只有杜甫一人。杜甫死后其诗被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
23、恩惠和荣宠并用,上下的关系和秩序就捋顺了这句话是诸葛亮对自己进入益州后为什么要坚决厉行法制的解释,指出这是针对刘璋统治益州时豪强横行、靠加官晋爵来笼络下属的弊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