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雨的诗十首【文案33句摘抄】

admin 说说大全 2023-09-01 06:28:34

关于雨的诗十首

1、过去的,如冬雪渐渐消融,新生的,如春草,日渐繁茂;

2、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时节,也是十分需要雨水滋润的时节。

3、雨一直下着,听着窗外的雨滴声,直到深更都难以入睡。雨中的芭蕉和屋里的油灯此时似乎也变得多情起来,安慰孤独的我。好梦难成,此恨难消,窗外的雨可不管忧愁的人喜不喜欢听,仍是不停地下着,雨滴一直滴到天明才停了下来。

4、赏析:粘天芳草,千里萋萋,极目所望,古道晴翠,而思念的人更在天涯芳草外,闺中人的心也轻飏到天尽头了。

5、久旱遇雨,欣喜若狂,连衣服、床铺湿了也顾不得,表达了诗人的喜雨之情和对民生的关注。苏轼《有美堂暴雨》:“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关于雨的诗十首)。

6、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时节,也是十分需要雨水滋润的时节。但春雨贵如油,春天下雨,岂不是“好雨”?!一个“好”字,把作者的见春飘然而下的喜悦心情表现得颇为充分。四句言春雨伴随着微风夜来,悄无声息地滋润万物,写春雨的作用,笔墨细腻。末两句写清晨看锦城成都的花在春雨的滋润下,红润一片,花因饱含雨水而重、而浓,写的情深意切。全诗通篇无一“喜”字,但喜悦之情却溢于言表。

7、同时见出春天的雨势,虽然黑云密布,但并没有风雨飘摇之势,,所以船上人才会那般平和。“野径”,乡间小路,这里泛指四方郊野。

8、只见北海怒涛翻滚,咆哮奔腾。骤雨抽打着地面,雨飞水溅,迷潆一片。

9、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栏通:阑)(何限恨一作:无限恨)

10、少小客游梁,依然似故乡。城池经战阵,人物恨存亡。

11、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唐·白居易《长恨歌》

12、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13、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14、也曾花前月下,良辰美景。而今只余我独自思量,独自黯然,独自回看片片过往。

15、闺门紧闭,听声声雨打梨花落。谁念红颜未老,谁忘了红颜易老。

16、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17、这首诗是诗人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他的朋友元二奉朝廷之命出使安西都护府,诗人到渭城为之饯行。前两句写渭城驿馆风景,交待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后两句只用举杯劝酒来表达内心强烈的惜别之情,写得情景交融,韵味深永。

18、诗人以饱满的激情盛赞小雨,于小中见大,于景中寓理寓情。的“小雨“比喻为酥酒之初熟,味甘滑、润泽,连小草也沾上了雨露,细雨中草色微绿,近看不觉而远视泛青。后归结为”一年春好处“,连帝王宫苑的景色也比不过了。初春的景色被描绘的细腻真切。

19、年已半百,一畸零人,漂泊在孤旅的路上,想那只故园的杜鹃,带着故园的山、水,让我不堪听闻矣。

20、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卜算子·咏梅》

21、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22、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烛-嘱,围棋-违期)

2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唐代:杜甫《春夜喜雨》

24、赏析: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雨,真是好极了。怎见得呢?“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所谓“纷纷扬扬,降下好一场大雪来”。但是临到雨,情况却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这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如倾如注的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25、  如果说韩愈将春雨之润写出了如画的美感,宋代志南和尚这首绝句则将春雨的另一特点生动地写了出来:春之杏花烟雨,沾人衣而将湿不湿;春之杨柳和风,拂人面而不觉寒冷。春风春雨的柔美细腻都在这两句十四字间流转而出。

26、花开又花落,不由人不惜花,而那多情善感的赏花人、惜花人,也就在这花飞花谢、春去春来中白了少年头。

27、“一雁下投天尽处,万山浮动雨来初。”(清•查慎行《登宝婺楼》)上句写暴雨来临,大雁疾飞避雨;下句写暴雨来势迅猛,万山似在雨中浮动。

28、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29、二月的巴陵,几乎天天都刮风下雨。料峭的春寒还未结束,让我感到害怕!娇嫩的海棠,毫不吝惜鲜红的花朵,挺身独立在寒风冷雨中开放着。

30、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3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32、这一切,都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她不仅洗刷了空气中的尘土,更给这离别带来丝丝愁绪。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