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打仗有关的成语105句文案集锦

admin 句子大全 2023-11-12 09:52:32

一、打仗有关的成语

1、(拼音):báigǔlùyě

2、梦笔生花(李白)

3、带兵打仗的成语或俗语: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老将出马一个顶俩.一鼓作气.鸣金收兵.韩信将兵多多益善纸上谈兵军令如山冲锋陷阵破釜沉舟,新兵蛋子,围魏救赵,暗渡陈仓,

4、形容战争胜利的成语,关于战争的成语有哪些

5、闻鸡起舞:(祖逖)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6、(飞箭如蝗):飞:飞快,迅速;蝗:蝗虫。飞快的箭像成群的蝗虫一样多。形容激烈的战斗。

7、无价之宝:无法估价的宝物。指极珍贵的东西。

8、请爸爸妈妈把你的画拍照后

9、(精兵强将):精良的士兵,勇猛的将领。形容战斗力很强的将士。

10、枪杆像树林,子弹像下雨。形容战斗激烈。

11、悬梁刺股:(孙敬、孙秦):形容刻苦学习。

12、大朋友就能亲自把这个成语解释给小耳朵听啦

13、(鸣金收兵):用敲锣等发出信号撤兵回营。比喻战斗暂时结束。

14、(赤体上阵):阵:指战场。光着膀子上阵交战。比喻不顾一切,勇敢战斗。也比喻公然跳出来干坏事。

15、释义:光着膀子上阵。比喻亲身上场,不加掩饰地进行活动。

16、Ⅵ带有战的四字成语大全

17、描写“战争激烈”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18、关于战斗的成语:四面楚歌、围魏救赵、有勇无谋、全民皆兵、草木皆兵、用兵如神、赤膊上阵、揭竿而起、打草惊蛇

19、老当益壮(马援)

20、(偃兵息甲):放倒武器,收起盔甲。指停止战斗。

二、打仗有关的成语大全

1、释义:比喻阴谋已败露。

2、坚壁清野:(荀彧)坚壁:坚固壁垒;清野:清除郊野。对付强敌入入侵的一种方法。使敌人既攻不下据点,又抢不到物资。

3、(声东击西)、(揭竿而起)、(坚壁清野)、(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4、叶公好龙、凿壁借光、骄兵必败、磨杵成针

5、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6、临阵脱逃:临到打仗时逃跑了。也比喻到了紧要关头退缩逃避。

7、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8、打仗有关的成语:马革裹尸、四面楚歌、草木皆兵、围魏救赵、坚壁清野、揭竿而起、有勇无谋、赤膊上阵、用兵如神、全民皆兵、乌合之众、打草惊蛇

9、七步成诗:(曹植)称人才思敏捷。

10、(成语):白骨露野

11、(运筹决胜):指拟订作战策略以获取战斗胜利。

12、兵贵,指的是用兵的可贵之处。

13、出自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14、闻鸡起舞(祖逖)

15、患:忧患,担心。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16、出自《新唐书·韩愈传赞》:“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17、入木三分:(王羲之)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18、形容正处在激烈的战争状态。

19、兔子星球是糖耳朵和魔法兔大礼帽的家园,

20、画龙点睛:(张僧繇)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三、打仗有关的成语有哪些

1、单枪匹马原指打仗时一个人上阵。比喻行动没人帮助。

2、释义: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3、兵贵神速:(郭嘉)神速:特别迅速。用兵贵在行动特别迅速。

4、(打鸭子上架):dǎyāzishàngjià,比喻强迫去做能力做不到的事。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强迫。

5、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6、同学们会发现这些成语中有很多和打仗作战有关,在古代,体力强、棒的马用于作战,这就是一匹威风凛凛的战马。体力弱的马,则用来干农活,这就是一群在田间辛勤劳作的耕马。这二者命运截然相反。有人说:有人说:战马一生是荣耀的,与将士们出生入死,经历枪林弹雨、炮火硝烟,这样不甘于平凡的生活才有价值。另有人认为:耕马的一生如牛,注定是辛劳、默默无闻的,但是脚踏实地的生活同样有意义。

7、96断头将军:(严颜)比喻坚决抵抗,宁死不屈的将领。

8、(南征北讨):形容转战南北,经历过多次战斗。

9、(草木皆兵)、(围魏救赵)、(运筹帷幄)、(退避三舍)、(如火如荼)

10、(持枪实弹):持:握。手握钢枪,子弹上膛。形容全副武装,准备战斗。

11、解甲归田:解:脱下;甲:古代将士打仗时穿的战服。脱下军装,回家种地。指战士退伍还乡。

12、“木罂渡军”就是指用木罂(一种木质容器)把军队渡到河对岸,这是韩信在战争史上创造的奇迹,不仅渡河的方式奇特,其战略先是"声东击西",击西之后再击东,让敌人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

13、(成语拼音)duǎnbīngxiāngjiē

14、释义: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15、(师直为壮):师:军队;直:理由正当;壮:壮盛,有力量。出兵有正当理由,军队就气壮,有战斗力。现指为正义而战的军队斗志旺盛,所向。

16、西汉初年,风云人物辈出,刘邦之所以能从一个小小的亭长,后成长为一代开国皇帝,他身边的文臣武将们功不可没,不过在刘邦的心目中,萧何才是开国第一功臣,至于韩信,甚至排不进前这是刘邦心胸狭隘的表现,因为他起初根本看不上韩信,要不是萧何的极力举荐,韩信的军事才能可能就被埋没了。

17、接竿而起(陈胜)

18、(将勇兵雄):将:将领;兵:士卒;雄:强有力。将领和士兵都英勇威武。形容军队战斗力很强。

19、卧薪尝胆:(勾践)原指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为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20、(南征北战):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四、有关战争的成语有什么

1、嗯,听起来,这是又有人打了一场漂亮仗啊!

2、(浴血奋战):形容顽强地拼死战斗。

3、才高八斗:(曹植)才:才华。比喻人极有才华。

4、(解释):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5、(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九回:“他父子并唐僧在城楼上点札,旌旗蔽日,炮火连天。”

6、听成语故事:釜底抽薪l失踪的柴火

7、点击上方的绿色小喇叭收听

8、坦腹东床:(王羲之)旧作女婿的美称。

9、乐不思蜀(刘禅)

10、(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九歌·国殇》:“车错毂兮短兵接。”

11、听成语故事:游刃有余l厨神唰唰唰

12、狗尾续貂:(司马伦)续:连接。晋代皇帝的侍从官员用作帽子的装饰。指封官太滥。亦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两部分不相称。

13、暗渡陈仓(韩信)

14、不学无术:(霍光)学:学问;术:技能。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15、三顾茅庐(刘备)

16、释义: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

17、(造句)人们十分讨厌那些只会纸上谈兵,而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

18、战无不胜:每次打仗没有不获胜的。形容军队每战必胜,战斗力极强。也比喻办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19、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20、势如破竹:(杜预)势:气势,威力。形势就象劈竹子,头上几节破开以后,下面各节顺着刀势就分开了。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五、与打仗有关的成语

1、得陇望蜀:(岑彭)陇:指甘肃一带;蜀:指四川一带。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

2、(解甲投戈):卸下盔甲,放下武器。比喻不再战斗。

3、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4、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5、(血战到底):血战:激烈地拼死地战斗。指激烈战斗到后时刻。

6、乐不思蜀|塞翁失马|指鹿为马

7、释义:嘴上甜,心里狠。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多指蛇蝎心肠的人。

8、(鞍马劳困):指长途跋涉或战斗中备尝困乏。

9、程门立雪:(杨时)旧指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

10、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傲,自以为天下。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

11、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12、(鞍马之劳):鞍马:鞍子和马,指长途跋涉或打仗。形容旅途或战斗的劳苦。

13、(赤壁鏖兵):鏖:激战。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大军伐吴,孙权联合刘备军队联合抗曹,联军于赤壁用火攻大破曹兵的一次激战。泛指激烈的战斗。

14、故事演播:魔法兔大礼帽

15、原意是从出生到死去。后形容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个人安危。

16、偃旗息鼓、退避三舍、如火如荼、枕戈待旦、势如破竹、围魏救赵、马革裹尸、草木皆兵、投鞭断流等等等等

17、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18、(拼音):qiānglíndànyǔ

19、指鹿为马:(赵高)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20、擦拳抹掌:形容战斗或劳动之前,人们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的样子。

1、(安行疾斗):行动从容,战斗英勇。

2、(严陈以待):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待着敌人。同“严阵以待”。

3、释义: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4、释义: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5、出自《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