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六则原文-316句优选

admin 句子大全 2023-11-12 11:14:34

论语十六则原文

1、【译文】孔子说:"晋文公诡诈而不正直,齐桓公正直但不诡诈。"

2、我在少年时候,

3、【原文】14.20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4、-20、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5、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6、【解读】孔子意在告诉他的学生和后人,不可以贪图安逸、满足安逸,要承担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

7、译文:子路问:"听说一个道理就去做吗?"孔子回答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够听到就去做呢?"冉有也问:"听说一个道理就去做吗?"孔子回答说:"听到了就要去做。"公西华问老师:"子路问'听到了就去做吗?您的回答是有父兄在;冉有问听到了就去做吗?您的回答是听到了就去做。我很疑惑,敢问这是为什么?'"孔子说:"冉有做事退缩不前,所以我就鼓励他大胆地做;子路胆子太大,好勇争胜,所以我要约束他。"

8、登金陵凤凰台

9、【原文】14.42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10、【译文】原宪向老师问什么是耻辱。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做官拿俸禄;国家政治腐败,还当官拿俸禄,这就是耻辱。"原宪又问:"好胜、自夸、抱怨、贪婪这四种毛病都没有的人,可以说是仁者吧?"孔子说:"这种人可以说难能可贵了,但是否算做仁,我就不知道了。"

11、【解读】这一章记述孔子评价春秋时期子产、子西和管仲三位执政的人。对子产和管仲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孔子的弟子子羔为政能够做到与管仲一样"罚而不怨"。孔子评价柴羔说:"善为吏者树德,不善为吏者树怨。"(《淮南子》)康有为称赞管仲为"伟人",孔子称赞管仲为"仁人",都是赞扬他们持正守平,树德不树怨。

12、-6、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13、【原文】14.6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14、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15、【解读】孔子告诉子路君子的修养境界,由己到人再到百姓这样一个过程,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到的。

16、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17、【原文】14.30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18、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9、【解读】物质上的贫富左右着人的精神和心灵,尤其是贫困威胁着生命生存的底线的时候,能够没有怨言,就需要具有极高的修养。贫困的时候,人是顾不了太多的,但人一旦富有的时候,就该讲求礼和精神修养了,所谓的富而好礼就是这个道理,因而富而无骄易。

20、吴宫花草埋幽径,

21、-18、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口彦。

22、鬓边已呈秋霜,

23、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24、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25、-13、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26、甫昔少年日,

27、【解读】我赞同安德义先生的看法,这是贤者避隐的四种方式,能避世就避世,不能避世就避地,不能避地就避人,不能避人就避言。目的就是要寻找一个好的生命成长环境。避隐是一种智慧的处世方式,智慧的人可以随机灵活应用。所谓的"惹不起还躲不起吗",就是一个道理。这里的七人是指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七人。

28、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为卓著,

29、【原文】14.26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30、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论语十六则原文

31、其三,关于学习的内容。孔子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他提出要用四种东西作为自己的学习纲要,这就是“文,行,忠,信”(《述而》),即文化知识,品德修养,忠诚笃厚,坚守信约。这四项内容对于自己和别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32、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33、【原文】14.24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34、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35、【译文】孔子说:"君子进步提高,小人退步堕落。"

36、【解读】治国、治世少不了人才。

37、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

38、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39、【译文】孔子说:"贫穷但没有怨言很难做到,富有但不骄傲就很容易做到。"

40、其四,关于学习的目的。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

41、-12、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42、-4、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43、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44、【解读】这一章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若想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自己,就要主动学习本事,增长本领,大学生就业难就是因为本事不足。用实力来说话,让实力来证实自己,有实才有名,名实兼备才是正道,虚名是图不得的。

45、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

46、【原文】14.23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47、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適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48、【解读】安德义解可为与为之间关系的四个层次:知其可为而不为,知其不可为而不为,知其可为而为之,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是一个的理想主义者。看来这位门人是一位很高的隐士,他对孔子是了解的。

49、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50、【解读】此章是孔子的成人论。朱熹说:"成人,犹言全人。言兼此四子之长,就能智足以穷理,廉足以养心,勇足以力行,艺足以泛应,而又节之以礼,和之以乐,使德成于内,而文见乎外,则材全德备,浑然不见一善成名之迹,中正和乐,粹然无复偏倚驳杂之蔽,而其为人也亦成矣。"安德义《论语解读》将成人分为三个层次:圣之成人,君子之成人,士之成人。这里孔子谈论的是君子之成人和士之成人两个层次。我认为,此章所论成人之说,大意是指长成大人,也就是成熟之人的意思。人的生命成长是一个过程,成人应当是指相对成熟的这种情况。所谓的相对成熟,也就是对世界和人生有一个全面客观正确的认识的时候,换句话说就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就是成人。"三观"的形成,用今天的教育思想来说就需要生命的全面发展,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再换一句话说,强调的是综合素质的提高。

51、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52、【原文】14.1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53、【解读】很多人都认为"言"是指话语,我以为"言"可以理解为"思想"更为贴切。从这个角度看,人的思想一定与道德密切相关,与技能技巧关系不大。现在看大学的教育所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少有思想值得思考。至于勇敢与仁的关系不难理解。仁善的人一定会有真正的勇敢,而有些勇敢却是莽撞的为私利的,那不是真正的勇敢。孔子所说的勇敢是大勇敢,是无私无畏的勇敢。

54、花开宜折的时候就要抓紧去折,

55、译文:南容经常诵读"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的诗句,孔子就把自己哥哥的女儿嫁给了他。

56、【解读】孔子是敏锐和敏感的,同时又是心地善良的人。他感受到了一个仁厚的人,逢事之前不把人往坏处想,但却能在事情未发生之前,感受到危险的存在。生活中人们常说预感,大概与此相关。

57、译文:颜渊死了,学生想厚葬的,孔子说:“不可。“守门人厚葬的。孔子说:“颜回把我像父亲一样,我不能看还你的。这不是我的过错呀,那你们呢。”

58、【解读】公子纠,姓姜,名纠。齐桓公的哥哥。召忽,公子纠的师傅,也是家臣。看人不能仅凭一时一事断定,我想在孔子眼里齐桓公杀公子纠,管仲不死与"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相比是小事,所以孔子认为管仲才是仁德的。我个人看管仲小事虽不忠,但大事上却不乏仁德。

59、-7、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60、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论语十六则原文

61、【译文】子路在石门过了一夜,清晨守城门的人说:"你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子路说:"从孔子那里来的。"守门人说:"就是那个明知行不通却还硬要去做的那个人吗?"

62、【解读】子贡与子路有同样的疑问,怀疑管仲的仁德。而孔子对管仲的认识则是从大处着眼,而不是拘泥于小事。可见,判断事物的性质,着眼处不同会有不同的结论。

63、【解读】无德者难能善终,有德者坐拥天下。

64、本篇谈论为政之人,退隐之士,以及为政之德。

65、【译文】孔子在卫国击磬有一个身背土筐的人路过孔子的门前,说:"有心事啊,这个击磬的人。"仔细听了一会儿说:"见识短浅,硁硁(kēng)的磬声里透着固执。好像是说没有人理解自己,自己知道就行了。水深的时候就穿着衣服过河,水浅的时候就撩起衣服过河。"孔子说:"真坚决啊,没有什么可辩驳的了。"

66、【解读】这一章说的是言语与行为的关系问题。做人应该言行一致,夸夸其谈却不脚踏实地做事这是让人耻笑的事。

67、-9、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68、清寒的读书人大多贻误自身。

69、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70、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71、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72、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73、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74、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

75、【译文】孔子说:"古人学习是为了修养自己,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向别人炫耀。"

76、译文:道德修养好的人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和仲弓。善于辞令、口才好的有宰我、子贡。长于政事的学生有冉有和季路(子路)。文学才华突出的有子游和子夏。

77、《论语·宪问第十四》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

78、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79、【解读】公伯寮,字子周。孔子的学生,做过季氏的家臣。子服景伯,名何,字伯"服"为谥号。鲁国大夫。看来公伯寮这个人不怎么样,子服景伯有些抱不平,孔子认为无需使用暴力,公伯寮不能怎么样。

80、凤去台空江自流。

81、总有奸臣当道犹如浮云遮日,

82、译文:季康子问:“你的学生中谁是好学?”孔子回答说:“有颜回的好学,但他不幸早死!颜回死了。”

83、丈人试静听,

84、【原文】14.17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妊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85、【原文】14.10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86、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87、【原文】14.27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88、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89、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90、韦大人你可以静静地细听,

论语十六则原文

91、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92、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93、译文:鲁国人翻修长府。闵子骞说:"老样子,怎么样?何必改建呢?"孔子说:"这个人不轻易发表意见,一开口说话就很中肯。"

94、【原文】14.9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95、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96、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97、【解读】孔子周游列国到卫国的时候曾经住在蘧伯玉家,这是历史背景。孔子之所以夸赞使者,一方面是因为蘧伯玉寡其过的美德,更重要的是说使者能看到并赞美蘧伯玉。

98、译文:子贡问:"子张和子夏这两个人谁更贤能?"孔子说:"子张有些过头,子夏有些不足。"子贡接着说:"那么说就是子张要好一些了?"孔子说:"过头和不足是一样的。"

99、【解读】显而易见是子贡话多了,孔子是批评他有些不务正业了。

100、【译文】公伯寮向季孙毁谤子路,子服景伯把这件事告诉了孔子,说:"季孙他老人家已经被公伯寮给迷惑了,我有能力让公伯寮陈尸街头。"孔子说:"道义能够得以实现,是命运;道义不能够实现,也是命运。公伯寮又能把命运怎么样呢!"

101、【原文】14.19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yù)治宾客,祝鮀(tuó)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102、【译文】子路问怎么样才能算成人。孔子说:"像臧武仲那样的聪明明智,像孟公绰那样清心寡欲,像卞庄子那样勇敢,像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用礼乐纹饰,也就可以算是成人了。"又进一步说:"现在讲成人的人未必这样?见到好处就想到道义,遇到危急时刻肯于领受使命,长久处于穷困之中却不忘记平生所立的诺言,也可以说是成人了。"

103、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殆。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

104、【原文】14.37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子曰:"作者七人矣。"

105、总为浮云能蔽日,

106、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107、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108、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以言诗已矣。”

109、胡人还未消灭,

110、-15、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111、二水中分白鹭洲。

112、下笔如有神。

113、【解读】不止是国家大环境,生活在任何的圈子里都应该这样。有道的环境,可以有啥说啥,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无道的环境就不可以这样,说话就要格外小心谨慎,但行为可以直来直去。

11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15、译文:颜渊死的时候,孔子说:"啊!苍天灭我啊!苍天灭我啊!"

116、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117、【译文】孔子说到卫灵公昏庸无道时,季康子说:"既然是这样,卫国为什么不亡呢?"孔子说:"因为他还有仲叔圉打理外交,祝鮀掌管祭祀,王孙贾指挥军队。像这样,他的国家怎么会亡呢?"

118、-22、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119、-8、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120、【原文】14.18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zhuàn),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论语十六则原文

121、【译文】卫国的蘧伯玉派使者去拜访孔子,孔子与使者坐在一起问道:"老先生在做些什么?"使者回答说:"老先生想要减少自己的过错却未能做到。"来访的使者走后,孔子说:"好使者好使者呀!"

122、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123、译文:孔子说:"仲由弹的这手瑟,怎么是我的门徒呢?"因为这个,学生们便不尊敬子路。孔子说:"子路的水平已经进入厅堂了,但还没有进入室内罢了。"

12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125、【解读】生活中与领导相处,我们应该从这里得到启示。

126、【解读】公叔文子,名拔,卫国大夫,卫献公的孙子。公明贾,姓公明,名贾,卫国人,公叔文子的使臣。文中的意思提示我们在生活中言笑取要恰到好处,该说时说,不该说时不说;内心高兴才笑,不高兴不笑;取要符合道义,不符合道义不取要。这里既涉及适度、内心情感与外在表现一致的问题,有涉及到节制的问题。取的问题,能够符合道义还需要明。

127、译文:孔子说:"跟从我周游陈蔡之间受苦的学生现在都不在我身边了。“

128、富家的子弟不会饿死,

129、【解读】言为心声,孔子击磬也是如此。荷蒉而过者更是高人,他听出了孔子的心声。体现了由知音到知心知人的这样一个过程。

130、当年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131、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32、写起文章,下笔敏捷好像有神。

133、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34、【原文】14.44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13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36、译文:颜渊死了,儿子哭得悲痛。随从的人说:“你哭了!”他说:“有痛吗!不是他自己的是悲痛,谁是!”

137、【译文】孔子说:"君子之道有三方面,我没能力做到。有仁德的人不忧愁,聪明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没有畏惧。"子贡说:"这是老师讲他自己啊。"

138、【原文】14.4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139、译文:季路问侍奉鬼神。孔子说:“未能事人,怎么能侍奉鬼神?”他说:“请问死?”他说:“我不知道生,焉知死?”

140、【译文】子贡说:"管仲不是仁德的人吧?桓公杀公子纠,管仲不为主人去死,反而做了齐桓公的宰相。"孔子说:"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统一匡正了天下,老百姓到现在还享受着它的好处。没有管仲,我们恐怕还要披头散发穿左开襟的衣服了。他怎么会像小老百姓那样守着小信小节,自杀在小山沟里也不让人知道呢。"

141、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

142、儒冠多误身。

143、吴宫鲜花芳草埋着荒凉小径,

144、奉赠韦左丞相丈二十二韵

145、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146、【解读】"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一方面由于没有组织赋予的权力,就没有责任考虑这个职权的事情,另一方面因为没有权力,即使考虑这方面的事也没有机会得以实现。但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其位,是可以某不在其位时的政的。这涉及到对后继者的培养问题。任何一个群体的发展理论上都应该是长久的,也就涉及到今天所说的持续发展问题,人活一辈子,工作岗位也就是30左右年,那么离开这个岗位集体就不发展了吗?回答一定是需要继续发展,那么,作为一个优秀的官员就应该考虑后续发展的问题。

147、贱子请具陈。

148、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149、劝君惜取少年时。

150、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论语十六则原文

151、【译文】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言语和行为都可以正直;国家政治黑暗,行为要保持正直但言语要谨慎谦虚。"

152、【原文】14.2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153、-19、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154、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155、【译文】公叔文子的家臣僎与公叔文子一同提升为卫国的大夫。孔子听说后说:"公叔文子可以称为'文'了!"

156、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曒如也,绎如也,以成。”

157、[唐]杜秋娘

158、译文:孔子说:"言论笃实的人可以称许他为善人,但还要进一步判断,是真君子呢?还是伪装出来的呢?"

159、【译文】孔子说:"爱一个人,能不让他勤劳吗?忠于他,能不教诲他吗?"

160、译文:闵子骞侍奉在孔子一侧,恭敬和悦的样子;子路表现出刚强的样子;冉有和子贡体现出从容不迫,侃侃而谈的样子。孔子很高兴。又说道:"像子路这个样子,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16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162、【解读】文中的四个人是当时郑国的四位贤大夫,体现的是当时郑国制定政令时的严谨、认真和有序,更体现了这四个人的精诚团结与合作。

163、【原文】14.13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164、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165、【原文】14.35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166、不要等到花谢时只折了个空枝。

167、【先进第十一】  11.1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11.2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11.3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11.4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11.5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问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11.6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11.7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11.8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不椁。吾不徙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徙行也。”  11.9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11.10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11.11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11.12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11.13闵子侍侧,阍阍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共死然。”  11.14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11.15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11.16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11.17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徙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11.18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谚。  11.19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11.20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11.21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11.22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11.23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11.24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双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  11.25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  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  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11.2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日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叭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叭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68、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差不多,多次空。赐没有禀受天命,而做买卖;行情多次中。”

169、子曰:“朝闻道,夕死可也。”

170、【原文】14.31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171、-5、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172、【原文】14.3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173、【译文】孔子说:"孟公绰做晋国氏赵魏的家臣能力是绰绰有余的,但却做不了縢薛这样小国的大夫。"

174、短歌行[东汉]曹操

175、【原文】14.36公伯寮诉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176、【原文】14.32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

177、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78、【译文】子路问什么是君子。孔子说:"修养自己恭谨从事。"子路说:"这样就可以了吗?"孔子说:"通过修养自己来安抚别人。"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通过修养自己来安抚老百姓。修养自己安抚百姓,就连尧舜也难做到啊。"

179、先后读熟万卷书籍,

180、【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害怕自己能力不足。"

论语十六则原文

181、长安不见使人愁。

182、这一生谁能预料,

183、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淌流。

184、译文:孔子说:"闵子骞真是大孝子啊!人们从来不挑剔和怀疑他的父母兄弟称赞他孝顺的话。"

185、【译文】孔子说:"没有人理解我啊!"子贡说:"怎么说没有人理解你呢?"孔子说:"不抱怨天,不怪罪别人,下学人事向上通达真理,理解我的只有天吧!"

186、三山半落青天外,

187、【译文】孔子说:"领导喜欢礼制,老百姓就容易指使。"

188、【解读】说的是古人丧礼的礼制。

189、原想一心一意抗敌在天山,

190、译文:子张问孔子怎么做好人。孔子说:"不跟着前人的脚步走,就很难进入很高的境界。"

191、子夜吴歌·秋歌[唐]李白(删)

192、【译文】子贡非议别人,孔子说:"子贡你真就比别人强吗,我就没有这样的闲功夫。"

193、【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大言不惭,实践起来就很难了。"

194、我把自己的往事向你直陈。

195、【解读】本章说的是言与行的关系问题。安德义对这一段的解读很好——言与行的关系有言而不行,属于空言;言行不符,属于虚言;言先行后,属于谨言;行而始终不言,属于缄言或无言。沉默者金,开口者银,慎言者为妙。荀子在《大略篇》中将言行用三者关系分为四类: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

196、【解读】南宫适是孔子的侄女婿,这个人"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是一个和有智慧的人。孔子不会打他却高度称赞他,大概也是避亲亲之嫌。后羿和奡这两个人在历史传说中都是勇力过人,孔子赞赏大禹和后稷这样的圣人。

197、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一醒不知身在何处?

198、诉衷情·当年觅封侯

199、【解读】微生亩,姓微生,名亩,鲁国隐士。这一章反映了孔子到处游说的目的在于说服顽固的当政者采纳自己的政治主张。

200、【解读】孔子是圣人,圣人也是人,也有无奈的时候。这里一方面反映了孔子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与人格境界的高远,高到很少能有人理解的的地步,即便这样孔子也能不怨天尤人。生活中怨天尤人是要不得的,尤其是仕途中人。

201、【解读】公叔文子举荐自己的家臣做官,其气度、仁德与雅量,深受孔子赞誉。

202、【原文】14.43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203、【解读】古人学习是为了是自己的生命高贵,心灵富有,这是本质的学习目的。现在的人学习有的是为了炫耀自己的知识,也有的是为了管理别人,但不是先管好自己。

20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05、【译文】微生亩对孔子说:"你为什么这样到处奔波、忙忙碌碌、栖栖遑遑游说呢?不会是花言巧语蛊惑人心吧?"孔子说:"我怎么敢花言巧语蛊惑人心,我只是痛恨那些顽固的当政者罢了。"

206、【译文】子路说:"'齐桓公杀了公子纠。召忽自杀而死,管仲却不死。'这是没仁德吧?"孔子说:"齐桓公多次统一诸侯,不用武力,这是管仲的力量啊。这就是他的仁德,这就是他的仁德啊!"

207、【原文】14.14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208、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209、【原文】14.39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已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210、【译文】孔子说:"作为士如果怀恋安逸的生活,就称不上是士了。"

论语十六则原文

211、如今却一辈子老死于沧洲!

212、【解读】这一段话理解起来各有不同,我无法分清孔子说这句话时候的情境,爱与忠的对象是年长还是年少的应该有区别。于年长的而言:爱他,就不应该让他过于操劳。于年幼者而言:爱他,就不应该不让他勤劳。至于忠,对上应该是施加正确的影响,对下应该是教导他。

21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214、长歌行[汉]乐府民歌

215、【原文】14.28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216、花开堪折直须折,

217、译文:季孙氏比周公还富有,而作为季孙氏的家臣的冉求还帮助季孙氏聚敛搜刮更进一步增加财富。孔子说:"冉求不是我的门徒,你们可以大张旗鼓地声讨他。"

218、【译文】阙党的少年向孔子传达使命,有人问孔子:"这个少年求上进吗?"孔子说:"我看见他占据大人的席位,和长辈并肩而行,不是求上进的人,而是急功近利的人。"

219、【原文】14.16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shào)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220、【解读】这里我们可以注意到这样几个问题,一个是鲁哀公已经说了不算,社会已经失序;在一个孔子心中有着正义感;第三,体现孔子责任感,知其不可而为之。

221、【解读】这句话的理解存在着歧义,有人说君子也有不仁德时候,这样理解也有道理。我理解孔子是要说君子、小人与仁的关系。

222、【原文】14.21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223、【原文】14.8子曰:"为命,裨谌(bìchén)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22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个人觉得这是论语里精妙一句话了,在现在的环境下依旧值得牢记。以下是个人理解:学其实指的是学习知识,也就是查找和阅读“客观信息”。相对应的,思就可以看作是自己的主观见解。其实很多人在面对一个新问题时,做的多的就是“思”。人们会根据自己过往经验来估计这个新问题的真相是什么。但是如果只去“思”,那就会“殆”。纯粹的主观猜想但缺乏客观信息的佐证,很难用来说服别人,而且往往本身也会与事实偏离很远。不过这个浮躁的时代,犯“学而不思则罔”这个错误的人很少了,因为根本就没有人沉下心来去认真的“学”了。

225、【原文】14.34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226、-2、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227、长安望不见心中郁闷长怀愁。

228、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

229、【原文】14.22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230、【译文】孔子说:"千里马值得称道的不是它的力气,而是它的品德。"

231、【解读】这一章我们可以理解为孔子谈论人的生命成长方向问题。君子与小人是两种类型的人,君子向上进步、发展、前进、成长,小人向下、堕落、退步。生命成长两个方向,两种结果,两类人生。

232、【译文】孔子说:"君子之中有不仁德的人!没有小人是仁德的!"

233、-10、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234、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235、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236、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237、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238、【原文】14.11子曰:"孟公绰(chuò)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239、劝君莫惜金缕衣,

240、早就充当参观王都的来宾。

论语十六则原文

241、其一,关于学习的态度。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其次,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述而》)。

242、-17、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243、【译文】孔子向公明贾问公叔文子,说:"真的吗,这位老先生不说、不笑、不索取吗?"公明贾回答说:"告诉你这句话的人说错了。他是该说时说,所以别人不讨厌他说话;高兴了才笑,所以别人不讨厌他笑;符合道义的财物他取要,所以别人不厌烦他取要。"孔子说:"原来是这样,真是这样吗?"

244、【译文】齐国的陈成子杀了齐简公。孔子斋戒沐浴之后去朝廷,告诉鲁哀公说:"陈恒杀了他的君主,请出兵讨伐他。"鲁哀公说:"告诉季孙、叔孙、孟孙三个人吧。"孔子说:"因为我曾做过大夫,所以不敢不来报告。鲁哀公却说'你去告诉三位大夫吧'"。孔子告诉了三位大夫,却没有得到同意。孔子说:"因为我曾做过大夫,所以不敢不来报告。"

245、回忆当年鹏程为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

24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247、-14、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248、纨绔不饿死,

249、译文:高柴愚笨,曾参迟钝,子张偏激,子路鲁莽。

250、【原文】14.5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ào)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251、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252、【原文】14.7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253、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254、译文:孔子说:“先学习礼乐,乡下人啊;后来学习礼乐,君子啊。如用的,那么我们从前辈。”

255、我劝你一定要珍惜青春少年时。

256、莫待无花空折枝。

257、【解读】以德报怨的境界是高的境界,但不是好的。以直报怨是好的境界,但不是高的境界。

258、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259、【译文】孔子说:"君子以说得多做得少为耻。"

260、早充观国宾。

261、-11、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262、【译文】有人说:"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么样?"孔子说:"那该怎么报答恩德呢?还是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恩德报答恩德吧。"

263、晋代衣冠成古丘。

264、-1、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265、【译文】孔子说:"臧武仲凭据防城请求鲁国为他确立继承人,虽然说不是要挟国君,但我不相信。"

266、【译文】子张说:"《尚书》说:殷高宗守孝,住在凶庐,三年不讲话。什么意思?"孔子说:"何止是高宗,古人都这样。国君死了,百官各自管理好本职工作,听命于冢宰三年。"

267、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268、【译文】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就不考虑那方面的事情。"曾子说:"君子考虑问题不超出自己的权力和职责的范围。"

269、译文:颜渊死了,颜路请求你的车来为他买椁。孔子说:“才不才,亦各言其子啊。鲤死,有棺无椁。我不步行来为他买椁。因为我从大夫的后代,不可能步行的。“

270、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这说明学无常师,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论语十六则原文

271、【译文】南宫适问孔子说:"后羿善于射箭,奡善于荡舟水上作战,都不得好死。大禹、后稷亲身耕种庄稼却得到了天下。"孔子不回答。南宫适出去后,孔子说:"这个人真是君子呀!这个人崇尚道德啊!"

272、-16、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273、【原文】14.33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274、【译文】孔子说:"不事先怀疑别人欺诈,不随意猜测别人不忠信。但又能临事时觉察到别人的欺诈和不诚实,这不是贤人吗?"

275、灰尘已经盖满了旧时出征的貂裘。

276、[南宋]陆游

277、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278、【解读】原壤,鲁国人,孔子小的时候的朋友。想想小的时候一对两小无猜的朋友,若干年后再相见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又会有多大的差别呢?这里就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场景,是时间改变了他们,还是自己改变了自己?

279、【原文】14.12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280、【译文】孔子说:"有德的人一定有思想,有思想的人未必都有德。仁者必然勇敢,勇敢的人未必具有仁。"

281、【译文】有人问子产是什么样的人,孔子说:"是有恩于人的那样一个人。"问子西是什么样的人,孔子说:"他呀!他呀!"问管仲是什么人,孔子说:"人才啊。他剥夺了伯氏騈邑三百户的封地,弄得伯氏只好吃粗茶淡饭,但伯氏至死没有怨言。"

282、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东流。

283、【解读】晋文公和齐桓公都是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名重耳;齐桓公,名小白。

284、平陵东[汉]乐府民歌

285、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也就是说,熟读《诗经》三百篇,交给他政治任务,却办不成;派他出使到外国,又不能独立作主应对;这样,虽然书读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286、【原文】14.38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287、【原文】14.25遽(qú)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288、【原文】14.15子曰:"晋文公谲(jué)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289、【解读】礼就是道,是社会的秩序。大多数人都谨守正道,领导走正道,当然老百姓就好指使。

290、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

291、-3、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李路;文学。子游、子夏。

292、梁甫吟[三国]诸葛亮

293、凤凰台上凤凰游,

294、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295、【解读】仁智勇是儒家的三达德。孔子这样说,朱熹注评说是为了自责以免人。

296、[唐]杜甫

297、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298、-21、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299、【译文】原壤放肆地叉开两腿坐等孔子,孔子说:"你小的时候就不谦逊敬长,长大后有无作为,老了还不死,真是祸害。"孔子用拐杖敲打原壤的腿。

300、【解读】为什么能多大国诸卿的家臣却做不了小国的大夫呢?这就涉及到了人才的不同特点。所以,选用人才重要的就是量才录用,用其所长。孟公绰这个人孔子认为他清心寡欲,却短于才干。

论语十六则原文

301、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302、【解读】克,过分好胜;伐,急功近利,自我夸耀;怨,牢骚抱怨;欲,私欲过强。这一章体现了孔子的富贵观,探讨了克伐怨欲与仁的关系。

303、【译文】孔子说:"郑国发布政策法令,裨谌起草,世叔研究提供修改意见,外交官子羽增删修改,后再由子产作文辞上的润色加工。"

304、【原文】14.40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305、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其二,关于学习的方法。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著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306、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307、[唐]李白

308、【译文】子路问如何侍奉国君,孔子说:"不要欺骗他,但可以当面劝谏他。"

309、译文:孔子说:“颜回不是对我有帮助的啊!对于我说的话没有不高兴。”

310、【原文】14.41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311、读书破万卷,

312、我劝你不要顾惜华贵的金缕衣,

313、【原文】14.29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314、【译文】孔子说:"贤德的人知道躲避乱世,其次躲避不好的环境,再其次躲避难看的脸色,再其次就是躲避不好的言语。"孔子说:"这样做的有七个人了。"

315、【解读】孔子对传闻的态度于此可见。

316、【解读】本章所指的童子失位,幼而无礼,当教。这让我想起了刚毕业的大学生,傲慢无礼,目中无人,与同志领导进餐不懂礼让的那种情境。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