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网络流行语大全及解释【文案63句摘抄】

admin 说说大全 2023-11-17 07:13:16

2020网络流行语大全及解释

1、上头是一个网络词语,指一时冲动、失去理智。出自竞技游戏Dota玩家中。某人在某次战斗中击杀一定数量的英雄后,一时冲动,失去理智,明明不能再继续战斗了,而且此时只要自身意愿,完全可以从战斗中离开。但是没有离开,强行继续战斗,结局肯定是被敌人击杀了。

2、用法:老公竟然送我一台粉色的法拉利,这颜色选得也太直男了吧,哎,怎么跟他说不喜欢这个颜色呢?

3、  “卖萌”的“萌”,是从日语中借过来的。日本的动漫爱好者用“萌”形容喜好的事物,特别是动漫中的美少女。“萌”进入汉语以后,有了可爱、性感、讨人喜欢的新义项。可以说“萌少女”“萌女郎”等。“卖萌”的“卖”,不是出卖,而是显摆、展露。“卖萌”的意思是装可爱、扮嫩、撒娇,一般具有调侃色彩。

4、  打工一族的自称,和打工仔差不多,也是很多上班族的真实样子。

5、打虎拍蝇 书面语称“打虎拍蝇”,口语则称“老虎苍蝇一起打”。“老虎”和“苍蝇”是两个比喻,“老虎”喻指位居高层的腐败官员,“苍蝇”喻指身处基层的腐败官员。“打老虎”,“拍苍蝇”,反映了d中央在惩治腐败这一大是大非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和政策措施,既形象又深刻,顺天时而得民心。

6、生活就像超级女声,能走到后的都是纯爷们。

7、“世间种种美好,都属于别人”这真的是柠檬精每天的日常了吧。(2020网络流行语大全及解释)。

8、信不信带你去爬山?保持车距,追尾必抬。在失眠面前,没有一条淡黄色的长裙是无辜的。老板经常画大饼,我可能被职场PUA了。互联网行业内卷,不好进,青春饭。

9、释义:《青你2》选手虞书欣的外号,形容一个人很作但又很可爱。

10、我想学晴天娃娃那样微笑,别人却把我当成了幽灵。

11、“中国人不骗中国人”早源自一位小红书用户与淘宝商家的对话,买家由于担心自己买到假货,随即要求对方承诺“中国人不骗中国人”。不过终由于卖家销售的只是平替(平价替代品),在良心驱使下还是没能说出这句话。之后这句话被广泛应用于诸多网络交易中,当买方担心受骗抛出这个梗时,卖家一旦重复,就意味着双方在某种层面上达成了一个协议。

12、“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的流行,反映了人们对霸道、蛮横人格的嘲笑和反感。这句流行语出自于2019年暑期热播的综艺节目《中餐厅》第三季的嘉宾黄晓明之口。在节目中,作为“店长”的黄晓明以自我为中心,在有关餐厅菜式、采购等事情上,常常不顾及其他人的意见,将盲目自信及独断专行表现得淋漓尽致。

13、太监了:是太贱了的谐音,其起因是因为很多在网络上写东西,发帖子的作者,有始无终,这种叫法另一种程度上是说作者没有"根"的意思,意指没有写完或故意留着下文吊胃口。

14、释义:出自浑元形意太极拳掌门人马保国。一只眼睛被打肿的他,在一段视频里痛斥两个年轻人偷袭69岁的自己:年轻人不讲武德,来骗!来偷袭!

15、  你懂的本是网络用语。2014年3月2日,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在回答关于的提问时说:“无论什么人,无论职位有多高,只要触犯d纪国法,就要严厉惩处。我只能回答成这样了,你懂的。”发言人睿智而幽默的回答引发了一阵笑声。于是“你懂的”走出网络,在全社会流行。“你懂的”主要用于两种场合。一是由于许多人都知道,说话人不必多说或无需说明。二是由于涉及敏感话题,说话人不愿说、不能说或者不便说。当下,“你懂的”成为一个有几分“神秘”而又十分管用的社交应对语。

16、这次推出十大网络流行语,其中有不少是与娱乐圈艺人相关的,毕竟娱乐明星总是走在网络时代前沿。圈内的经纪公司、各种影视作品和综艺节目会借助网络的作用,在很短时间内把一些艺人打造成为当红流量明星,像王一博、虞书欣、孟美岐、刘雨昕、蔡徐坤和赵小棠等,这些都是爱豆出身,他们通过演一部电视剧、录一档竞演节目就爆红于网络。另外还有一些艺人也曾因作品而再度翻红。

17、柠檬精的字面意思是“柠檬成精”。柠檬味酸,与嫉妒他人时“心中酸溜溜”的感觉相合。因此“柠檬精”初用在他人身上,是用来嘲讽他人的,其含义与“嫉妒”类似。近来,它的贬义色彩在不断淡化,有时也用在自己身上,即用于自嘲,表达对他人或外貌或才华,或物质条件或情感生活等各方面的羡慕。“我柠檬精了”就相当于“我羡慕了”。有时也说成“我柠檬了”,或“我酸了”,表达的都是同样的意思。还出现了“酸甜柠檬精”的说法,多用来形容被别人的浪漫爱情甜到又不禁产生羡慕的“酸”意的复杂心情。

18、源于网络直播博主“迷人的郭老师”,因制造搞笑,特意将普通话“口音化”,将“姐妹们”说成“集美们”,粉丝们觉得有趣而纷纷效仿。

19、  点赞起源于各大社交网站的“赞”功能。网民对网络上一个帖子、一篇文章或者一条微博的内容表示赞同、欣赏、支持或声援,可以点击一下帖子下面的“赞”图标。“点赞”就是点一个赞,“点”与“赞”是动宾关系。当下频频出现在报刊上的“点赞”,词义有了演变,它成了点评的一种。与点评不同的是,点赞只说好话,即只表示肯定、喜爱、赞美这一类意思。

20、用法:白天:又是元气满满的一天;晚上:人间不值得。

21、释义:某一名网红的视频有关。在视频中,他做出要出门打工的样子,对着镜头说:“勤劳的人已经奔上了塔吊,你却在被窝里伸了伸懒腰,你根本没把自己生活当回事儿。早安,打工人!”

22、这个年纪真好,能在课桌上撑着头聊着自己天花乱坠的未来和梦想。

23、用法:白天:又是元气满满的一天;晚上:人间不值得。

24、  新常态顾名思义就是“新出现的常态”,译自英语的“NewNormal”。它本来描述的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西方经济恢复缓慢而痛苦的过程,有人概括为“一低两高”,即“低增长、高失业、高债务”。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有人总结为“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这就是中国经济的“新常态”。“新常态”一经流行,已不再局限于经济领域,各行各业都在使用。例如“立法先行成为治国理政的新常态”,“平安幸福成西藏新常态”,“候鸟式养老已成为东北老人生活的新常态”。

25、锦鲤,本是一种高档观赏鱼,极富观赏价值,深受人们喜爱。2018年国庆期间,支付宝官方微博开展了一个抽奖活动,从转发此条抽奖微博者中抽奖,抽中的人为“中国锦鲤”,吸引300多万次转发。10月7日支付宝揭晓了抽奖结果,幸运的“中国锦鲤”获得了“中国锦鲤全球免单大礼包”。“锦鲤”立马走红,网络上掀起了转发配有“锦鲤转运”“锦鲤祈愿”“锦鲤保佑”“锦鲤还愿”等文字的锦鲤图像的热潮。“锦鲤”于是成为“好运”的象征。后来,随着热度增长,“锦鲤”开始泛指在小概率事件中运气的人。“锦鲤”的走红及其意义的泛化,隐含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6、  本义是“接土地之气”,民间常说的“水土不服”就是不接(当地的)土地之气(泛指自然环境和气候)。流行语“接地气”中的“地”用的是比喻义,指老百姓的生活。“接地气”就是“贴近老百姓真实生活的实际”“反映百姓真实生活情感”。莫言的小说就是“接地气”的一个典型。而d员干部“接地气”,就是要深入基层,广泛接触民众,了解民众的苦与乐、民众的意愿和需求。

27、释义:指丢脸的事情全网皆知,没脸再活下去。

28、本用以描写风声。现在流行的“飒”,特指帅气利落、潇洒清爽,多用于女性。新冠病毒肆虐神州大地,女性撑起了抗疫的大半边天。据统计,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生中约有50%是女性,护士中女性超过90%。巾帼不让须眉,女性是战疫前线的“美风景线”。用“飒”来形容她们,是全国人民对女性同胞崇高的致敬!如今,“飒!”“真飒!”“又美又飒!”已成为人们赞美奋战在各行各业各自岗位上女性同胞的常用语,在网络上广为传播。

29、用法:当别人在设法逃离疫区的时候,他们逆向而行:不问归期、不惧凶险、不计报酬、无论生死!

30、  现在流行的“穿越”是“穿越时空”的简称,是文艺作品中一种展开情节的流行手段,即人物会不断地往来于不同的时空。这种时空的错乱,造成受众的费解或误解,于是,“穿越”又有了“玄”“乱”“令人莫名其妙”等意思。

31、释义:出自李诞,安慰粉丝不要太在意俗事,活的洒脱一点。

32、网络热词的生命力,不在于会不会吸引眼球、是不是引人发笑,而在于有没有创造出社会价值、能不能经历时间的沉淀。从“任性”一词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剑指权力使用乱象;到“APEC蓝”来之不易,成为环保重要目标;再到“工匠精神”热度不减,一系列利好举措出台……这些经久不衰的流行语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在于兼具了有效、有用、有趣的属性,既反映时代又推动时代的改变。而那些价值导向负面的流行语,终难逃昙花一现的命运,在大浪淘沙之后被人遗忘。

33、 本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更高级模式的现象。2020年下半年,有几张图片刷屏:有人骑在自行车上看书,有人边骑车边用电脑,有人床上铺满了一摞摞书……“边骑车边用电脑”的同学被称为“卷王”登上热搜。“内卷”流行开来,高校学生用它指非理性内部竞争。

34、  中国古代就有“达人”一词,指通达事理的人。“达人”被借入日语后含义发生了变化,如今又从日语传了回来,指见多识广、对某方面懂得透彻的人。

35、  读作duì,义为怨恨,引申指凶狠。在河南方言中,“怼”音duǐ,表示收拾、冲撞。作为网络流行词的“怼”源自综艺节目《真正男子汉》。在该节目的第二季中,某嘉宾被“收拾”了一顿,满怀委屈地问教官:“这就叫被怼吗?”教官便探讨了一番“小怼小进步,大怼大进步,不怼不进步”的“理论”。“怼”因此渐渐流行起来,人们用它来表示故意找茬、反抗、反对等意思。后来其义扩大,进一步衍生出“比拼”“竞争”等含义。

36、“996”指一种工作制度: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这种工作制度常出现在互联网等高科技公司。2019年3月,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们在网络上公开抵制“996”工作制。2019年4月12日,阿里巴巴的官方微博发布了马云的一段发言,马云称“996”是修来的福报,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反弹。当天下午,马云立即回应,称“任何公司不应该,也不能强制员工996”。“996”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招致了社会各界的批评。

37、2019年5月15日,习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再次强调,“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引起全球共鸣。“文明互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是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文明互鉴”已成为全球“热词”,在国际、国内媒体上广为传播。

38、PUA的来源和意思英文单词Pick-UpArtist(搭讪艺

39、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正能量”本是物理学名词,霍金《时间简史》中就用过:“宇宙中的物质是由正能量组成的。”“正能量”的流行源于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专著《Rip it up》(中文译名《正能量》),其中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内在潜能,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当下,人们为所有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贴上“正能量”标签。

40、“夺冠”“好家伙”“不约而同”这三个词都不是新词,都是汉语中原来常用的词汇,只是在新的环境中被赋予了一些新的含义,所以在十大网络用语中,这三个是容易被理解的。

41、而现今“抬棺”也成为了加纳豪华葬礼套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42、  “中国式”的说法初源自王海鸰的小说《中国式离婚》,改编成电视剧后曾火热一时,衍伸出“中国式XX”等说法。而今年,网友提出的“中国式过马路”,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成为“中国式”爆发的导火线。媒体上出现大批以戏谑口吻议论国人或中国社会问题的“中国式XX”,如“中国式接送孩子”“中国式相亲”“中国式插队”等等,于戏谑中表达自嘲与质疑。

43、听过我爱你,听过我想你,却没有听过我不能没有你。

44、用法:武林要以和为贵,要讲武德,不要搞窝里斗。

45、造句:*川普推了一把前面的人,顺利站到了c位

46、用法: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今天不努力,老板怎么买法拉利!

47、汉语中本有“套路”一词,指编制成套的武术动作,如少林拳套路;也指成系统的技术、方式、方法等,如改革新套路。2016年网络流行语中的“套路”旧瓶装新酒,其“套”不是“成套”“成系统”的意思,而是指“圈套”“老套”。“套路”泛指经过精心编制的、用来迷惑人的说法或做法,甚至诡计、陷阱等,如“骗子行骗的套路就是恐吓,让人心生恐惧,从而听其摆布”。有时也指人们约定俗成的处理各种事情的手段、方式、方法等,如“记者采访的套路大家都很熟悉”。

48、  奇葩汉语中本有其词,指珍奇而美丽的花朵,常用来比喻不同寻常的优秀文艺作品,是地道的褒义词。如今广为流行的“奇葩”,则来源于网络,常用来比喻某人某事或某物十分离奇古怪,世上少有,常人不可理解,含有讽刺或调侃的意味。如有媒体曾经盘点全国众多景区“免收门票”的“奇葩”招数,包括“叫妈免票、属猴免票、背古文免票、穿短裙免票、姓朱免票”等等,招招都让人瞠目结舌。

49、  砥砺,本义为磨刀石,引申指磨炼。砥砺奋进,即在磨炼中奋勇前进。自2017年6月起,为了迎接十九大召开,各地响应中央号召,开展了以“砥砺奋进的五年”为主题的宣传活动,用各种形式展现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中我国在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生态文明、科技进步、文化教育、区域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d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砥砺奋进”准确地概括了以往五年的成就,生动地描绘了中华民族的形象,迅速流行于各类媒体上。

50、打工,本指做工,多用于临时性的工作;打工人,原本多指从事体力劳动的人,通常为外来务工人员。9月22日,一名网友在网上发了一条自拍的短视频,视频中他做出要出门打工的样子,并说:“勤劳的人已经奔上了塔吊,你却在被窝里伸了伸懒腰,你根本没把自己生活当回事儿。早安,打工人!” 这个视频引来大量关注与模仿,“打工人”随即引爆网络。在流传中,“打工人”适用范围扩大,指称对象多元化,几乎成了各行各业劳动者的统称。无论是社会精英还是普通职员,无论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都称“打工人”。

51、  “互联网+”就是互联网与社会经济领域各生产要素“相加”,即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重构、再造新的发展业态。符号“+”既表示加入、融入,更表示升级换代、创新发展。“互联网+”既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更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这一说法初是由总理提出的。2015年3月5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全面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便迅速流行开来。2015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互联网+”进一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2015年,随着经济发展新格局的形成,“互联网+”成为媒体的高频用词。

52、我年入百万   女友会做饭   认出阿里人

53、“我太难了”出自“快手”视频网站上的一个“土味视频”。视频配了一曲忧伤的音乐,主播眉头紧锁,眼神空洞,一边说着“我太难了,老铁,近压力很大”,一边欲哭无泪地用双手紧紧扶住额头。

54、我告诉你,少瞧不起人了,我不但有车,而且还是自行的!

55、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人是人上人。”“打工人”一夜爆火。其实这个词是旧瓶装新酒。据说,“打工人”被当成梗,与一名网红的视频有关。他曾发布了几条短视频。在其中一条视频中,他做出要出门打工的样子,对着镜头说:“勤劳的人已经奔上了塔吊,你却在被窝里伸了伸懒腰,你根本没把自己生活当回事儿。”

56、  本是指体形巨大的婴儿。近年来,人们用“巨婴”指心理滞留在婴儿阶段的成年人。这类人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规则意识,没有道德约束,一旦出现超乎自己预期的情况,就会情绪失控,产生过激的非理性行为,给社会带来灾难性后果。今年“高铁霸座”“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等事件,让“巨婴”的热度进一步升高。“巨婴”现象已引起了全社会关注。

57、因为加纳人相信,越多的人唱歌跳舞,死者走的就越快乐,没有痛苦。

58、正所谓“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

59、关系密切的两个网络用语:“带货”“云监工”

60、实锤这个词近在网上特别火,实锤是指证据真实且有效,可以证明某事件确实发生过。字面意思是很充满很真或者很足的锤击,引申义为由于某些事情有了证据的作用,对某些事物的定性已经不能改变。比如指有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证据,整件事都已经有结论了,一旦有证据了就可以发表出来。

61、出自电视剧《神探狄仁杰》。狄仁杰遇到案情难解之处,时常会问副手李元芳:“元芳,你怎么看?”而李元芳的回答通常都是:“大人,此事蹊跷,背后隐藏着一个惊天的阴谋。”今年的流行,是源于一起网络事件。泉州有一女孩疑似被肢解后坠落高楼,警方判断为自杀。一名网友以“元芳,你怎么看”进行嘲讽,暗指案情背后或有蹊跷。该句式于是迅速流行,人们多将它缀于某个句子或语段的末尾,表达某种质疑、嘲讽或公开征询看法。  3)舌尖上 

62、希望大家以后都有这个“资本”对别人说出“不要你觉得,要我觉得”。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