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一句处世名言-推荐136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11-23 09:33:35

老子的一句处世名言

1、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2、老子哲学主张人力不可违背自然,不论为人处事或者治国,都要顺其自然。这一点贯穿全书,如,

3、勿进无益身心之人;勿入无益身心之境;勿展无益身心之书。

4、出自《老子》第五十五章。全,。从古到今,没有一个人的一言一行都是十分的,所以君子对人不求全责备。

5、解悟:“道”,永远都是自然无为,看起来好像没有任何作为,但每一件事情,又和它摆脱不了关系,其实都是它所为。比如生老病死、春夏秋冬,看起来自然而然,其实都在“道”的作用之下,没有人可以超越。

6、解悟:不执着自我,所以才看得清楚明白;不自以为是,反而更彰显了自己;不自我炫耀,反而能够成就自己;因为不自高自大,所以才能不断取得进步。

7、老子说:“看到乔木迎上去,就是让我们要敬老。”

8、老子说:“早就没有了。”

9、商容说:“是这样的。”

10、《老子》十句至理名言:

11、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12、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13、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这句话说:上善之人就好比流水。水帮助万物滋长,却不夸耀自己,从高处中直流往低处。

14、解悟:再大的狂风,也刮不了一个早晨;再大的暴雨,也下不了一个整天。恶人恶行虽然一时可以得逞,但终归不会长久,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15、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16、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

17、孔子的名言:

18、商容对老子说的三句话:一、过故乡而下车。不忘故旧。二、过乔木而趋。尊老敬贤。三、舌存齿亡。百炼钢不如绕指柔。

19、不显示自己,不自以为是,因而更显耀突出;不夸耀自己,因而有功绩;不自以为贤能,因而受到尊重。只有提升自我修养不与他人争一时之长短,世界上就没有人能够和己相争。

20、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21、出自《老子》第七十六章。人在初生的时候是多么柔弱,而在将死之前又是多么坚强;天下的动物、植物在其生长发育时是多么脆弱,而在将死之前又是多么干枯。

22、此处原是老子“小国寡名”的政治理想的体现,从中也可以看出老子的人生哲学,即顺从自然。他认为在当时,自给自足的田园式生活是符合自然规律的,所以描绘出一幅各家各户自得其乐的美好图景

23、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24、解悟:越是在意的东西,就越容易失去;积聚的财物越多,带来的灾祸也越多。所以,只有懂得知足,懂得适可而止的人,才可以长久平安,不会让自己遭受侮辱,置身于险地。

25、由于姜太公的政治传统而形成的齐国民风,阔达而匿知,太史公赞叹,洋洋哉,固大国之风也。其实,这就是对太公那种博大智慧的赞美,这种智慧概括起来有三点:第一,善于择主,第二善于谋国,第三善于理民,特别是第三条,因为理民的好方式就是放开限制,实行市场经济和政治自由。

26、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27、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28、这句话可称为老子的名言,一直流传至今,有较深的思想蕴涵。老子通过大江大海能容纳百川的道理,阐明了若要成为圣人和王者,必须要有广阔的胸襟,只有以民为先,处于民下,天下的人才会乐于推崇,尊为圣人和王者,以这种不争的处事态度,得到了民心,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与之抗争。

29、出自《老子》第三十八。章厚,忠厚。实,踏实。华,浮华。大丈夫处世要忠厚,不要轻薄;要踏实,不要浮华。

30、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老子的一句处世名言

31、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32、出自《老子》第六十四章。慎,慎重。终,结束。结束时要像开始时一样慎重细心,就不会有失败的事情。

33、见富贵而生谗容者,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34、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35、孔子语录: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孔子《中庸》(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36、二、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37、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38、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39、然后,他又张开嘴给老子看了看,问道:“我的舌头还在吗?”

40、解悟:凡事过犹不及,钱虽然是好东西,但太多了,却未必是好事,因为盗贼已经开始惦记你了。如果身处富贵,却不知布施修善,还骄纵无度,就一定会招来灾祸。

41、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42、做人要善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43、在商容将要病逝的时候老子前去看望他,问道:“先生病得如此重,有什么遗教可以告诉弟子吗?”

44、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

45、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46、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47、《道德经》——第十九章:舍得相生;学会放弃,才能得到更好的

48、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49、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50、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

51、“以正治家”,治国也好,治家也罢,要有正气,一定要弘扬正气,坚持正义。即用正规、正常、正直之道治理国家,治理家庭,确立、维系家庭的正确秩序。

52、做人要本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做人要诚实,诚信乃做人之本也。

53、守分安命,顺时听天。

54、出自《老子》第六十二章。市尊,赢得人尊敬。市,换取。加人,处于人之上,指为人所看重。美好的言辞可以赢得人尊敬;美好的行为可以使人敬仰。

55、商容又问:“我的牙齿还在吗?”

56、他对老子说:“经过故乡要下车,你记住了吗?”

57、功遂身退,天之道。——《老子》第九章

58、老子:处事之道

59、传说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老子的师父是齐桓公的大臣商容(也有一种说法老子的师父是叫常枞,其具体历史事迹已经无法考究了。)

60、十、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德经.第五十八章》

老子的一句处世名言

61、孔子语录:《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学》(《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62、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63、商容说:“对呀。”

64、七、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65、孔子语录: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孔子《大学》(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66、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八十章

67、圣经哥林多前书,四1一2节,人应当以我们为基督的执事,为神奥秘事的管家。所求于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

68、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69、五、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70、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71、慎终初始,则无败事。

72、八、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道德经.第四十四章》

73、人类若是像水一样,不竞争、不钻营,具有善待万物的胸怀,那么便能和道体相近,自由自在,无人而不自得。

74、孔子语录: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孔子《大学》(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75、虚、静都是形容心境原本是空明宁静的状态,只因私欲与外界的干扰而变得不安。所以老子劝导人们不争功名,不求私欲,让心灵回复自然的状态,顺从自然的法则。

76、解悟:顺其自然的,才是好的,越是刻意追求的,往往就越坏事。你踮起脚来,想让自己高一点,却发现很快就站不稳了;你想走得快一点,迈大步走,却没想到没走多远,就已经走不动了。

77、商容说:“就是你不问,我也要说了。”

78、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79、解悟:有时候看起来是祸,后边等着的却是福;有时候看起来是福,等在后面的却是祸。所以,无论逆境顺境,都要坦然接受,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一切随缘就好。

80、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81、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82、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83、出自《老子》第三十三章。战胜别人,只不过是有勇力而已;能自我克制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84、老子回答:“经过故乡下车,就是要我们不忘旧。”

85、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道者,万物之奥。”“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

86、寡欲是养心第壹法;勿言无益身心之语;勿为无益身心之事;

87、这是告诉人们适可而止本事天然法则,不能知进而不知退、善争而不善让。但要注意,此处“身退”并不是要人作隐士,只是要人功成而不有,不自我膨胀,不把持,不露锋芒,不咄咄逼人。

88、自古至今,未有全其行者也,故君子不责备于一人。

89、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遭暗想。

90、姜太公:选择平台之道

老子的一句处世名言

91、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

92、九、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93、解悟:正直的人,看起来却好像委曲随和;真正灵巧的人,往往低调处世,不显示自己,看起来很笨拙;真正善于辩论的人,往往不露锋芒,谨慎发言,看起来好像很木讷的样子。

94、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世第一法,宽容是处事第一法;

95、四、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道德经.第九章》

96、见素抱朴,绝学无忧。

97、上喜若水,意思就是上头的善水,是圣洁的,公义的,是从源头的河水有生命力量的一个合而为一出来使给人类通得满溢。这文化是用人的口头教就教就必定用钱买不得的能力,叫就上善若水。是叫人听上头,上头听上是天上律法使人每一个人,这是耶稣基督作合一,说能对心,因他是医治敢鬼,良慈善水和空气第一个。吃他的不渴,因是着他管道器皿。作了上善水的人,不饥不渴,安时分粮。

98、出自《老子》第十九章。见素,展现素朴。素,本指没有染色的丝,这里指朴素的意思。朴,本指没有加工过的木材,这里是指质朴的意思。一个人要健康长寿,心情愉快,必须保持朴素的本性,减少私心和嗜欲。

99、孔子语录: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摘孔子《大学》(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100、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101、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02、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

103、又说:“看到乔木就迎上前去,你懂吗?”

104、老子说:“当然还在。”

105、出自《老子》第六十三章。诺,答应。信,守信用。一个人如果轻易地许下诺言,一定是缺少信用;如果把事情看得很容易,其结果往往十分困难。

106、他在这里强调,人要顺其自然,善待万物,善待自己,不能改变自然,破坏自然,和自然搞竞争,只有这样才能和自然和睦相处,人才能活得自由自在,没有烦恼。

107、老子问向商容:“而今以后,我要向谁请教?”

108、解悟:能够了解别人,只能称为机智,能够了解自己,才算真正的明白人。战胜别人,说明你能力比较大,战胜自己,才算真正的强者。懂得知足的人,才是真正的富有,能够身体力行的人,才是真正有志向的人。

109、老子回答说:“那舌头所以存在,岂不是因为它是柔软的吗?牙齿的不存在,岂不是因为它是刚硬的吗?”

110、孔子语录: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摘孔子《中庸》(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111、解悟:高层次的品德修养,就如同水一样,只管付出,不问得失。水,虽然给天下万物提供滋养,功德无量,却总是默默无闻,不仅不会居功自高,还甘居人下,任劳任怨。

112、商容说:“你要以水为师,你可看河床的石头虽然坚硬无比,不久就被水穿成孔,流成槽了。”

113、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幼内外,宜法属辞严。

114、商容又问老子:“你知道原因是什么吗?”

115、孔子语录: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摘孔子《大学》(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高境界。)

116、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117、致虚极守静笃。——《老子》十六章

118、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第八章》

119、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

120、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老子的一句处世名言

121、做人要自重,严以律己宽于待人。做人要知足,知足者常乐也!

122、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123、说完,商容就仙逝了。

124、高级的断舍离,就是舍弃纷乱,留下简单,这也是一种智慧的为人处世之道。

125、孔子:为人之道

126、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127、六、企者不立,跨者不行。——《道德经.第二十四章》

128、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129、孔子语录: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孔子《大学》(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130、三、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131、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132、老子的治家之道是确立正确的家风,不耍花招,不动计谋,不搞伪装,不搞出其不意,治家要充满爱心,循序渐进,正正派派,端端正正,实实在在,光明正大。

133、出自《老子》第四十一。章器,器物。希,无。大象,事物的本原。道,规律。大器物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制成,宏大的声音会超出人们的听觉范围,事物的本原没有具体的形状,规律十分隐蔽,以至无法名状。

134、出自《老子》第五十六章。言,说。知,同“智”。聪明的人不乱说,乱说的人不聪明。

135、商容说:“好啊!是这样的。

136、“舌存齿亡”与以水自居都是在说柔软的力量。“从来硬弩弦线段,自古钢刀口易伤。”柔软处世并不是告诉人们要软弱,而是要告诉人们遇事不要冲动,思想不要固执,以柔克刚,避免太过刚强了而伤害自己。以水自居,海纳百川,水之强大,在其一静,动则万物。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