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的边塞诗代表作【精选60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11-25 11:45:12

高适的边塞诗代表作

1、注:人物生平,恐有误漏,如学术需要,请上知网自行查找。

2、文学创作方面,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边塞诗尤多佳作。

3、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4、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5、《燕歌行》

6、诗佛是指与高适同时代的王维。

7、唐代的边塞诗人有很多,但是成就高的还是高适和岑参。总体上看,高适的作品“骨力遒劲,慷慨激昂,有着盛唐的经典气质。岑参的作品多爱好奇,雄奇壮丽,一般认为,岑参的诗歌成就更高。

8、“雄浑悲壮”是高适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高适少孤贫,有游侠之气,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给,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故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题旨亦深刻。

9、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高适少孤贫,有游侠之气,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给,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故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题旨亦深刻。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诗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较少用比兴手法。

10、第三类是讽时伤乱型的。这种主要是批判题材,矛头直指统治者,将骄奢淫逸等弊政进行了批判,代表作有《古歌行》,《行路难二首》等。第四类就是咏怀诗,这种内容就比较复杂,数量也很多,都是现实性的。讲述自己怀才不遇之感,壮志未酬的郁闷等感情,代表作有《别韦参军》等。

11、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唐代边塞诗派也被称为“高岑诗派”。高适的边塞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12、高适的边塞诗擅长的不是对边塞风光的描写,也不是对军事行动的真实刻画,而是表现他“技痒难耐”的焦虑心情。

13、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逢入京使》《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等。

14、唐代诗人高适的边塞诗歌主要有:《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书画家王靖先生作品高适诗、《蓟中作》、《九曲词三首》等。

15、作品内容

16、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17、岑参的边塞诗代表作:《逢入京使》、《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碛中作》等等,下面这首著名:

18、岑参和高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生活为作品的诗派。代表作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9、“雄浑悲壮”是高适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

20、岑参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因聪颖早慧而五岁读书、九岁属文。天宝三载(744年),岑参进士及第,守选三年后获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在天宝末年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唐代宗时,岑参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市)刺史,故世称“岑嘉州”。约大历四年(769年)秋冬之际,岑参卒于成都,享年约五十二岁(51周岁)。

21、生平:高适(704—765年),字达夫,沧州渤海县(今河北省景县)。唐朝时期大臣、边塞诗人,安东都护高侃之孙。

22、高适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实性较强。

23、生平:岑参(718年?-769年?),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

24、第二类就是反映民生疾苦的诗。这类诗主要是揭露性的内容,将朝廷与民众的真实状态进行了深刻的揭露,直指统治者。《东平路中遇大水》是这种类型的代表作。

25、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26、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赐颜色。

27、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28、永泰元年(765年),去世,时年六十二岁,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著有《高常侍集》二十卷。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0、其中有几首代表作,将战士的浴血奋战,精忠报国之情进行了颂扬,将战士的豪情壮志展现无遗,从而情感发生转变,将美好的愿景表达出来,渴望和平。不仅如此更有揭露边疆战士的骄奢淫逸之状,揭露和讽刺朝廷昏庸无道,将忧国忧民之态表露无遗。

高适的边塞诗代表作

31、高适和岑参是盛唐时期“边塞诗派”中成就高的诗人,并称“高岑”。他们的作品多以边塞为题材,展示了祖国边地壮丽辽阔的奇风异景,反映了疆场的生活,加强了现实性,开拓了新领域,在艺术上也有所创新,其章法多变、形象鲜明、境地开阔,以乐府歌行和雄放风格著称,他们优秀的边塞诗,也反衬出盛唐诗歌所以兴盛的一个重要方面。

32、高适《塞上》

33、高适的边塞诗,成就高。代表作如《燕歌行》、《别董大》、《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蓟中作》、《九曲词三首》等。

34、人物简介  高适(约704年—约765年),字达夫、仲武,汉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  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高适、李白、杜甫、何景明、李梦阳而立。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35、高适是盛唐著名诗人,和岑参一起被称为盛唐“边塞诗”的杰出代表人物。高适的边塞诗代表作很多,著名的有《燕歌行》等。其诗基调雄浑高昂,充满了高歌奋进的昂扬精神,提现了盛唐人的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36、被称为诗佛的是唐代诗人王维。而高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他的很多诗远离尘世,充满禅意,山水意境已超出一般平淡自然的美学含义而进入一种宗教的境界。因其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宗教倾向,所以后人称王维为诗佛。

37、岑参(约715-770),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於成都。

38、成就高。代表作如《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蓟中作》《九曲词三首》等。

39、他的作品多以边塞为题材,展示了祖国边地壮丽辽阔的奇风异景,反映了疆场的生活,加强了现实性,开拓了新领域,在艺术上也有所创新,其章法多变、形象鲜明、境地开阔,以乐府歌行和雄放风格著称,他优秀的边塞诗,也反衬出盛唐诗歌所以兴盛的一个重要方面。  高适的边塞诗,一方面歌颂将士们安边卫国的英勇斗志,反映出盛唐的时代风尚,一方面也表现战士们艰苦生活,表现了他对士卒疾苦的同情,是边塞战争与生活的真实写照,闪动着现实主义的光辉。

40、东出卢龙塞,浩然客思孤。亭堠列,汉兵犹备胡。边尘涨北溟,虏骑正南驱。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惟昔李将军,按节出皇都。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倚剑欲谁语,关河空郁纡。

41、高适的诗所作题材广泛,诗的内容丰富多彩,主要是写实,所以现实性很强。高适的诗共有四大类:第一类是边塞诗,高适边塞诗的成就高。

42、高适是盛唐时期“边塞诗派”中成就高的诗人之一。

43、高适(约704年-约765年),字达夫、仲武,汉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

44、这类代表作有《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蓟中作》、《九曲词三首》等。

45、高适,字达夫,唐朝时期大臣、边塞诗人。

4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7、天宝八年(749年),进士及第,授封丘县尉。投靠河西节度使哥舒翰,担任掌书记。拜左拾遗,转监察御史,辅佐哥舒翰把守潼关。天宝十五年(756年),护送唐玄宗进入成都,擢谏议大夫。出任淮南节度使,讨伐永王李璘叛乱。讨伐安史叛军,解救睢阳之围,历任太子詹事、彭蜀二州刺史、剑南东川节度使。广德二年(764年),入为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册封渤海县侯。

48、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诗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较少用比兴手法。高适诗歌的注意力在于人而不在自然景观,故很少单纯写景之作,常在抒情之时伴有写景的部分,因此这景带有诗人个人主观的印记。

49、高适的《燕歌行》可以说是边塞诗的集大成之作,因为内容全面,风格多样化,思想深刻,形成了雄浑悲壮的场景,故而被称之为边塞诗的集大成者。

50、高适生活于盛唐时期,是著名的边塞诗人。

51、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52、作为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著有《高常侍集》二十卷。

53、人物评价  《河岳英灵集》:评事性拓落,不拘小节,耻预常科,隐迹博徒,才名自远。然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故朝野通赏其文。至如《燕歌行》等篇,甚有奇句。且余所深爱者:“未知肝胆向谁是?令人却忆平原君”。  《沧浪诗话》: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

54、高适是久负盛名的边塞诗人,他不是“诗佛”,而被称之为“诗佛”的诗人是王维。

55、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56、《燕歌行》中用“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勾划凄凉场面,用大漠、枯草、孤城、落日作排比,组成富有主观情感的图景,把战士们战斗不止的英勇悲壮烘托得更为强烈。高适在语言风格上用词简净,不加雕琢。

57、岑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唐代宗时,岑参曾任嘉州刺史,故世称“岑嘉州”。文学创作方面,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边塞诗尤多佳作。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碛中作》等。代表作有《逢入京使》、《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戏问花门酒家翁》、《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山房春事二首》、《寄左省杜拾遗》等

58、唐代诗人岑参的边塞诗歌主要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嘉州集》《岑参集》十卷等。

59、代表作:《燕歌行》系列,《塞上听吹笛》《塞下曲》《营州歌》《别韦参军》《送别》《古大梁行》《别董大》等。

60、高适的诗反映民生疾苦。这些诗比较深刻地揭露了统治者与广大人民之间的矛盾,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之九、《东平路中遇大水》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