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的事例及分论点-58句优选

admin 句子大全 2023-11-27 10:10:42

诚信的事例及分论点

1、我要求别人诚实,我自己就得诚实。——陀思妥耶夫斯基

2、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程颐

3、我宁愿以诚挚获得一百名敌人的攻击,也不愿以伪善获得十个朋友的赞扬。

4、信为人际交往的绿灯,诚是心灵沟通的桥梁。

5、如曹操的奸诈,一举一动都似隐伏着阴谋诡计;张飞心直口快,无外不带有天真、莽撞的色彩;诸葛亮神机妙算,临事总可以得心应手,从容不迫。

6、《三国演义》中刘备在与东吴的大战失败后,在白帝城病危,将诸葛亮招到白帝城,将儿子也就是后主刘禅托付给诸葛亮的历史典故。诸葛亮信守诺言,为了蜀汉江山,死而后己。

7、法治与安定同在,诚信与文明共存。

8、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

9、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10、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

11、进学不诚则学杂,处事不诚则事败,自谋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程颢程颐《二程集·论学篇》

12、“尾生抱柱”

13、《诚信——彰显灵魂的美德之花》《找回诚信》《诚信的意义》《如果世上没有诚信》《诚信——让生命天平不再摇摆不定的砝码》《点亮一盏心灯期待诚信花开》《带着“诚信”上路》《诚信——交往的桥梁》《与诚信同行》《“卖狗肉”何必“挂羊头”》《若为人生故,诚心不可抛》《拍卖诚信》《用心灵呼唤诚信》《关于诚信的思考》《“诚信”漂流记》

14、《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更重要的是在军事政治描写和人物塑造上。小说擅长描写战争,并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注意描写在具体条件下不同战略战术的运用,指导作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不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

15、著名的关羽“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张飞“威震长坂桥”、赵云“单骑救幼主”、诸葛亮“七擒孟获”、“空城计吓退司马懿”等更是流传极广的篇章。

16、honestyisthelifebloodoflifeisthefoundationofallvalues。

17、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18、春秋战国时,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10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

19、诚实守信是面明镜,不诚实的人在他面前,都会露出真相。

20、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两。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50两黄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

21、徐庶通过自荐的方式成为刘备的军师,但被曹操的谋士程昱设计骗到曹营。后曹操兵分八路攻打刘备所驻守的樊城,在刘晔的建议下,曹操派徐庶前往樊城劝刘备投降,但徐庶到樊城后却告诉刘备大军将至,让刘备早作准备。

22、工作上的信用是好的财富。没有信用积累的青年,非成为失败者不可。——池田大作

23、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说,你不要去了,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赶集回来后,看见曾子真要杀猪,连忙上前阻止。曾子说,你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会不信任你。说着,就把猪杀了。曾子不欺骗孩子,也培养了孩子讲信用的品德。

24、其次,叙述事件,要具体、真实,有确切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和结果。或许细节的描述不一定去顾及,确切的人物和事件是下一步评论的基础。

25、真诚才是人生高的美德――――乔叟

26、“尾生抱柱”又称“柱下期信”,是一则古人重诺言、讲诚信的故事.典出《庄子·盗趾》:“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意思是讲,古代有一名青年名叫尾生,与一女子相爱,情深意切.一日,两人相约在某桥下相会.后来,恰遇泛潮,江水上涨,那女子还没有到来.尾生却始终坚守诺言,死守在桥下,抱着桥柱不放,后被江水淹没而死.后人常以“尾生抱柱”或“柱下期信”作为守信的代词.

27、李苦禅是我国当代著名画家,他为人爽直,凡答应给人作画,从不食言。有一次,有位老朋友请他作一幅画,李苦禅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时完成。

28、白帝城托孤《三国演义》中刘备在与东吴的大战失败后,在白帝城病危,将诸葛亮招到白帝城,将儿子也就是后主刘禅托付给诸葛亮的历史典故。诸葛亮信守诺言,为了蜀汉江山,死而后己。

29、曾子杀猪曾子的妻子到市场上去她的儿子要跟着一起去一边走一边哭妈妈对他说:“你回去等我回来以后杀猪给你吃”妻子从市场回来了曾子要捉猪来杀他的妻子拦住他说:“那不过是跟小孩子说着玩的”曾子说

30、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千里寻兄关羽勇武双全,“斩颜良诛文丑”“温酒斩华雄”中得以充分体现,尤其是“过五关,斩六将”,关羽连过曹操五个关卡,斩了六员大将才摆脱曹操投奔刘备,体现其对刘备的诚信。

诚信的事例及分论点

31、曾子杀猪

32、一切有成效的工作都是以某种诚信为先决条件。

33、首先,点题明确主旨。讲清楚诚信是指什么,简单一两句,点到为止。

34、民无信不立——孔子

35、徐庶被迫从曹,终身未献一策徐庶通过自荐的方式成为刘备的军师,但被曹操的谋士程昱设计骗到曹营。后曹操兵分八路攻打刘备所驻守的樊城,在刘晔的建议下,曹操派徐庶前往樊城劝刘备投降,但徐庶到樊城后却告诉刘备大军将至,让刘备早作准备。刘备想要留下徐庶,但徐庶怕天下人耻笑,向刘备自己虽然身在曹操营,但发誓不为曹操献一谋。

36、后一步,总结。照应开头句,突出“诚信”主题。

37、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

38、不久,当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讣告后,面有愧色,即趋作画,画了幅“百莲图”,并郑重其事题上老友的名字,盖上印章,随即携至后院,将画烧毁。事后,对儿子说:“今后再有老友要画,及时催我,不可失信啊!”

39、商鞅立木取信

40、郭沫若与芭蕉花

41、黄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诺

42、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等,每次战争的写法也随战争特点发生变化,在写战争的同时,兼写其他活动,作为战争的前奏、余波,或者战争的辅助手段,使紧张激烈、惊心动魄的战争表现得有张有弛,疾缓相间。

43、第三,评论。结合“诚信”这个主题词语,结合上面你举的人物事迹,表达出你对这一人物的态度,必须明确,不能模棱两可。

44、李苦禅烧画

45、如在赤壁之战前描写孙、刘两家的合作、诸葛亮、周瑜之间的矛盾,曹操的试探,孙、刘联军诱敌深入的准备等等,在人物塑造上,小说特别注意把人物放在现实斗争的尖锐矛盾中,通过各自的言行或周围环境,表现其思想性格。

46、季布,汉朝人,他以真诚守信著称于世。时人谚云:“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意思是说,季布的一句话,比金子还要贵重。后来,季布跟随项羽战败,为刘邦通缉,不少人都出来保护他,使他安全地渡过了难关。后,季布凭着诚信,还受到汉王朝的重用。

47、商鞅立木为信

48、蚜虫吃青草,锈吃铁,虚伪吃灵魂。——契诃夫

49、郭沫若小时候很淘气,但是很孝顺。有一次,他的妈妈得了一种“晕病”,郭沫若听说芭蕉花可以治这种病。这种花卖得很贵,并且难得一开,于是他就和哥哥一起跑到一座花园内找这种花,恰好那座花园里的芭蕉开了一朵大黄花,郭沫若和哥哥把花偷偷地摘下来送给了妈妈。妈妈虽然知道郭沫若这样做是孝顺她,可是儿子的行为很让他伤心。从此,郭沫若再也不偷拿别人的东西了。

50、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拉罗什富科

51、一诺千斤”的由来

52、东汉末年,刘备被曹操打败。关羽为了保护刘备的夫人被迫投降曹操。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主角——关羽怀备至,送他宅院、美女、战袍及宝马,关羽还是无动于衷,一心想打听刘备的下落。张辽问他为什么身在曹营心在汉,关羽说他与刘备有过生死誓言。

53、刘备想要留下徐庶,但徐庶怕天下人耻笑,向刘备自己虽然身在曹操营,但发誓不为曹操献一谋。

54、曾子的妻子到市场上去,她的儿子要跟着一起去,一边走,一边哭.妈妈对他说:“你回去,等我回来以后,杀猪给你吃.”妻子从市场回来了,曾子要捉猪来杀,他的妻子拦住他说:“那不过是跟小孩子说着玩的.”曾子说:“决不可以跟小孩子说着玩.小孩本来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样子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做妈妈的骗孩子,孩子不相信妈妈的话,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曾子于是把猪给杀了.

55、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56、《诚信——彰显灵魂的美德之花》《找回诚信》《诚信的意义》《如果世上没有诚信》《诚信——让生命天平不再摇摆不定的砝码》《点亮一盏心灯期待诚信花开》《带着“诚信”上路》《诚信——交往的桥梁》《与诚信同行》《“卖狗肉”何必“挂羊头”》《若为人生故,诚心不可抛》《拍卖诚信》《用心灵呼唤诚信》

57、诚信是每个人做人做事的一种准则,是一种良好的品质。古今中外诚信的事例有很多。

58、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门的,给予十金。百姓对这种做法感到奇怪,没有敢搬这块木头的。然后,商鞅又布告国人,能搬者给予五十金。有个大胆的人终于扛走了这块木头,商鞅马上就给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诚信不欺。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终于使老百姓确信新法是可信的,从而使新法顺利地推行实施。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