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佛教经典语录
1、要了解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2、一辈子,长的是苦难,短的是人生。三千风月,四千昼夜,不及一句珍惜,一句懂得,相守胜于相老,一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胜过千言万语。可是一句爱你,并没有给彼此带来想要的天长地久。终,他许下一辈子的承诺,却在一转身离开人世就忘记,剩下一人,独守在人间煎熬。
3、 你真正从内心发出慈悲心、菩提心,才能改变命运,冤亲债主不会再找你,他知道你在修行,能度化他,他不会找麻烦,会喜欢你、保护你、帮助你,成为你的护法,这就是改变命运的方法。
4、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5、善知识者,即是得道全分因缘。——源自:《付法藏经》
6、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7、 如果你真正明白了人身难得,寿命无常,因果不虚,轮回痛苦,真正清楚了解脱的利益,你就会认识到修行的重要。
8、解析:菩提比喻智慧,明镜比喻清净心。本来清净,又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9、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觅兔角。
10、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欢善。得福甚大。沙门问曰。此福尽乎。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数百千人。各以炬来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11、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
12、坏,总是比较操心。所以对于罪业愈深重的众生,我们更应该特别宽恕他怜愍他,而不应该远离他舍弃他。
13、真正想修行,在家修,在社会上修,修怎样做人,怎样处事,怎样对境。想逃避现实是不可能的,智慧是历炼出来的。
14、 10真正能够修持佛法的人身才是暇满人身,这是生生世世修来的,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会,错后以后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不要轻易的放弃。
15、智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心既除矣,境岂实有。
16、得失有定数,求而不得者多矣,纵求而得,亦是命所应有。安然则受,未必不得,自多营营耳。
17、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18、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着,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19、毗舍浮佛偈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20、一切如来本起因底,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21、 1念观世音菩萨是念一切诸佛菩萨的慈悲;念地藏菩萨是念一切诸佛菩萨的愿力;念文殊菩萨是念一切诸佛菩萨的智慧;念一尊佛就是念一切佛,念一切佛就是念一尊佛。
22、南怀瑾:若心有住,可以训练意识专比较能够宁静,但是认为这个有相的……所以若心有住,即为非住,这是好的观心法门。
23、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24、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于谁同。——欧阳修《浪淘沙》
25、教化人不在于多谈,行为好,可以感动人心。如《怡山文》所说‘若有见我相,乃至闻我名,皆发菩提心,永出轮回苦’。你行为好,就是教化他,不要令人看到你的行为不好,而生退悔心,这会招堕无益。
26、尔勿崇饮,狂药非佳味,能使谨厚性,化作凶顽童。
27、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28、现定见闻觉知是法,法离见闻觉知,非达法也。
29、双眼凝固了画面,双手冰冷在瞬间,双唇闻不到迩旳脸,双脚一寸也遥远。
30、灵明的知觉有五种障碍:贪欲、憎恨、睡眠和昏沉、不安和忧虑、疑惑。
31、法界无界,唯是一心,一心现六凡,一心现四圣。
32、若欲放下即放下,欲待了期无了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33、不与万法为侣是什么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34、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佛曰: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
35、心善自然美丽,心真自然诚挚,心慈自然柔和,心净自然庄严;澹泊寡欲可以养神,宁静致远可以养志,怡情适性可以养和,观空自在可以养心。种下一个善念,收获一种良知;种下一种良知,收获一种道德;种下一种道德,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个人生。
36、缘起法身偈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37、 1修行修什么?修心,念佛念什么?念心。
38、幸福,不是收获的多,而是抱怨的少。于人不苛求,遇事不抱怨。只有善于驾驭自己情绪和心态的人,才能获得平静,感受到幸福的味道。
39、情重意重,情意重重,佛缘修意缘广结善缘,对面相谈是有缘,再而相见是天缘,今生相聚前世缘,互相关心要惜缘!三吉祥即三藐三菩提心!新年吉祥如意。
40、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电亦如露。
41、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42、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43、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愣严经》
44、一切诸佛身,皆有无尽相,出现虽无量,色相终不尽。——源自:《华严经》
45、留得悲秋残影在,分付旗亭。——王鹏运《浪淘沙》
46、真如妙体,于空无相体中,具足恒沙之用,无事不应。
47、 如理如法的好好修行,这才是真正地供养上师三宝,布施父母众生。
48、 实实在在,老老实实,这就是真相,是自性,是真理,这就是佛。
49、你什么时候随缘,什么时候就顺利。当你无所求时,才会无所不有。
50、1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金刚经》
51、“一切有条件的事物都是无常的。”常常是一个人用智慧来观察这真理时,他便开始厌离种种的.苦恼,这是达到清净的路子。
52、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从容安祥,为处事第一法。
53、起行宜辨正助,或念佛为正,以余法作助,余法都可回向净土。念佛贵于心口不异,念念不间,念至不念自念,寤寐恒如是用功,何愁不到极乐……
54、不贞洁是妇人的污垢,吝啬是施舍的污垢。所有坏的言行和意念都成为今生和后世的污垢。
55、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56、花开、花谢,生死、死生,人的真实生命在哪里?
57、 不要回忆过去,不要迎接未来,也不要执着现在。把心自然安住下来,不要控制他,不要跟随他,不要阻挡他,不要拒绝他。让他来去自由,放松、放下,放到本觉当中,真正懂得了这个道理就成佛了。
58、一切惜身命,人畜等无殊。若欲食众生,先试割身肉。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报。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
59、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著。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
60、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没有。
61、如果你能够平平安安的渡过一天,那就是一种福气了。多少人在今天已经见不到明天的太阳,多少人在今天已经成了残废,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失去了自由,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家破人亡。
62、 不依止善知识,就不能成就,没有上师就没有佛,一切诸佛都是依止上师而成佛的。
63、“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一切随缘,一生随缘,方得自在。”《心经》
64、解析:念念流动即是道,而不是一念不生。不拒迎,念即流动。
65、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若心清净,所在之处, 皆为净土。慧藏经过了痛苦的内心斗争,才悟出了道。悟道以后仍时时警 惕习染再生,心性放纵,如同牧牛,一发现牛人草中,便猛力拉回。人的 修养也应如此,不是一朝悟道,便一劳永逸,而是要时刻警觉,防微杜 渐,才能保持修养的成果,不断进步。
66、智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心既除矣,境岂实有。
67、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68、南怀瑾:真正的佛不认为自己是佛,真正的圣人,不认为自己是圣人,所以真正的佛法即非佛法。如果你有一个佛法的观念存在,你已经著相了,说得好听是著相了,不好听是著魔了。
69、4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心经》
70、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着。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
71、不与万法为侣是什么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72、 愚者为自己,因此烦恼、痛苦。智者为别人,因此幸福、快乐。
73、慈悲心是拔出一切众生的痛苦,给予一切众生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