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经典语录
1、《挺经》讲的是如何做事,做人,不像现在的那些励志书籍讲的明明白白,书中给的故事和道理都需要自己的思考,自己领悟。
2、往简洁了说,就是要遏制自己的贪欲,心灵宁静专保持强健的身体;心存仁义的天性,对百姓心存养护;言语笃实,不欺骗任何人,用至诚之德感应天地万物。
3、我们的小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们的“重负”主要来源于学数学、学写作、学英语、学各式各样的特长……。与曾氏家教比,我们的道德教育大都停留在空谈、口号的层面。小学教育应当是生活教育,教育孩子们明白人与人的关系,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兄与弟的关系,知道人与人的关系才能把人做好。让孩子们明白自己的身份,应该尽什么义务,应该行什么礼节,这就是教育。旧时代的《弟子规》就在规范孩子们的行为,培养孩子们有修养、明事理方面做的很好。《曾国藩家书》中对弟子的教育也是从生活行为入手,着眼道德培养。而我们今天的教育却把这些忽略掉了。有人戏称我们和孩子是“6+1”的关系,6个大人围绕着1个孩子转。再穷也要富孩子,致使许多孩子生活不能自理,不知道生活的艰辛,追求享乐,攀比虚荣。许多孩子也习惯了自己的中心地位,人人为我,我还为我,极度自私。这样的孩子都不懂也不会去敬爱自己的父母,“孝”是“仁”的基础,不懂得敬爱自己的父母,又怎么会爱他人、爱祖国。对家庭失去责任感,又会去担负什么社会责任呢?不“修身”怎能“齐家”何谈“平天下”。
4、从车上醒来,一下子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所有言语都变得那么苍白。只是想起了海子的诗:你来人间一趟,要去看一看太阳。也许我并不是一无所有,带着我的雪山和太阳去流浪(曾国藩家书经典语录)。
5、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6、曾国藩为做慎独功夫,在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初十日,他拜访了唐镜海先生,请教读书、修身的要领。唐先生劝他以《朱子全集》为课程,身体力行。
7、想问你走了吗?什么时候走的?为什么我没看见你?想了想,还是算了。没资格没立场。除了喜欢你,我一无所有。是什么时候开始,变得贪心了呢?
8、点评:曾国藩在家书中引用朱子的名言:“悔字如春天,万物蕴藏积蓄的生机开始生发。吉字如夏天,万物藏盛已极。吝字如秋天,万物开始败落。凶字如冬天,万物开始凋谢。”悔改、悔过,像春天一样藏着无限生机。说的太好了。人生如果能时常对自己错误的行为进行反思反省,时常悔改、悔过,那么他的人生也必然充满生机。(曾国藩家书经典语录)。
9、如果你爱的人让你泪流成河,那么建一座桥,然后离开。
10、好的爱情都是不累的,无需刻意维系,也不需要过多考虑对方,它会自然生长。
11、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曾国藩
12、永远做个孩子多好!为何曾经期待的长大现在越来越怕。亲爱的老哥,生活的刁难太多。我似乎真的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我早已习惯迷糊。我坚持的所有东西一点一点崩塌,好无助。若我去流浪,一无所有的拥抱整个世界
13、轻财足以聚人,侓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14、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
15、我们别害怕,都大胆一些,去爱一个人,攀一座峰,追一个梦。
16、心底无私天地宽,心里装着大事业,人生的天地马上就宽了。男人要想成大器,不要学小人,要做君子。无论是眼界,还是格局,都要远大,做的是大事业,挣得是良心钱,行的是阳光道,怎么可能成不了事,赚不到钱呢?
17、不妨大胆一些,爱一个人,攀一座山,追一个梦。
18、曾国藩具有高深的学问素养,他一生勤奋读书,从家书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
19、遇见事情解决事情。事情发生差错,要及时想办法挽救,能够做到这些的人,就会顺应形式,灵活处事,是有才能的人。想要成大事,光有见识还不够,还需要有才能的加持,这样在面临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能够冷静对待。
20、古来豪杰,吾家祖父教人,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惟数万人困于坚城之下,易暗销锐气。弟能养数万人之刚气而久不销损,此是过人之处,更宜从此加功。
21、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他一生严于治军、治家,是中国近代史上显赫(治理湘军、洋务运动)和有争议的人物(天津教案、镇压太平天国)。作为汉族人,他能在满清的统治下官至一品,同时言、行、德又为后人所传颂。因此,作为这样一个影响深远的人物,他的思想和学识都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其中《曾国藩家书》作为其代表作,与《傅雷家书》、《一生忠告》并称三大家书。《曾国藩家书》分为修身篇、劝学篇、治家篇、理财篇、交友篇、为政篇及用人篇。
22、据说他的日记中,有他自律克服好色的记述过程。在读他的书信中,偶有流露。好色之心,男人中很多人都有,那也应该是人性中极难克服的问题之一。他却能自爆恶习,下决心,克服它,足见其自律的严格。人性的贪婪,是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的弱点,应该也是极难克服的弱点之一。曾国藩面对着功高震主、满门兄弟皆居高位、又手握重兵之时。在书信中,时时提醒告诫兄弟、子侄,不可骄横、不可奢侈。在兄弟亲友、部下不能理解的情况下,主动解散湘军,对朝廷不能兑现咸丰帝谁能荡平太平天国就给谁封王爵的诺言的情况,在书信中都没有流露出片言只语的怨愤,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他的自律之强。
23、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修德不求报,为文不求传,譬如饮酒不醉,陶然有余欢,中含不尽意,欲辨已忘言。——曾国藩
24、人须是一切世味淡薄方好,不要富贵相,常自激昂,便不得到坠堕。
25、让我们记住孙中山先生的一句话:“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厉。”
26、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27、社会大乱之前,必有三前兆无论何事,均黑白不分。善良的人越来越谦虚客气;无用之人越来越猖狂胡为。问题到了严重程度之后,凡事皆被合理化,一切均被默认,不痛不痒,莫名其妙地虚应一番。
28、你什么时候的样子我都见过,任性的时候,伤心的时候,尴尬的时候,都很好看。
29、如果经历的是风雨,那是因为你正在长大;如果经历的是痛苦,那是因为你正在积淀;如果经历的是失去,那是因为更多的拥有;如果经历的是伤害,那是因为你正在向宽恕靠近。
30、曾国藩兄弟五人,他为老大。作为兄长,他全面负担着弟弟们读书做人,修身立世等方面的重任。他的家书中多次提到他祖父曾玉屏的治家遗训。从处世为人、从政治事、谨守家风、保养身心等方面谆谆教诲,充分体现了他作为兄长的风范。“诲弟”篇中一种是专门写给在家主持家务的澄弟,和曾国荃的。曾国藩坚持训导弟弟们读书做好人,抛开很多方面,这一点,感动了很久,于是不由自主的想写下来与我的同行朋友们共勉。我个人认为谁也不会有异议的。
31、经典语句:一场梦,不怨也不恨,上了想象力的当
32、这句话出自清代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只要有着坚定的志向,连金石都能够裂开,谁还能够抵御得住呢?
33、贫贱时眼中不著富贵,他日得志必不骄。富贵时意中不忘贫贱,一旦退休必不怨。
34、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
35、一个人能不能成大器,关键在于他能否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很多人在陷入低谷之后就一蹶不振,觉得自己的人生再无希望可言,其实大多数普通人都有这样的心理,他们拒绝接受现在的自己,总是徘徊在过去或现在的伤痛中无法自拔。要知道,不管你选择了走哪条路,都是你自己的选择。人生就是在必然与偶然的交错间不断蹒跚前行的,想要成功,都离不开日复一日的积累。学会在生活中接纳自己的一切,找准自己的位置,做好分内之事,成功会离你愈来愈近!
36、如果我一无所有,那我可能也不会去流浪,毕竟还要每天对电脑查数据,多想我能会爬虫,还要去见word方汇报进度,啊啊啊啊啊啊,颈椎病重症患者已经快疯了,然后就开始想家里的各种饭菜,好吃的。吃货的我本质暴露。
37、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
38、俗话说: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不要当众点明别人的缺点而隐藏自己的不足,夸奖自己的优点却去嫉妒别人的长处。此所谓浅陋之人,众人皆不愿与之共伍!如汉高祖刘邦问韩信:“像我自己,能带多少士兵。”韩信答道:“陛下不过能带十万士兵而已。”刘邦又问:“那么对于你来说呢?”韩信回答道:“越多越好。”后来韩信被杀,并不是不无道理。
39、轻财足以聚人,侓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曾国藩
40、全书按李鸿章口述的“挺经十八法”,共分十八卷,每卷分上、中、下三篇。每篇以经为纲,以事为纬,包括经文、经文注译、事典、点评四个部分,事典是从“事”的角度对经文的阐释,绝大多数是曾国藩的所作所为;点评也从经文出发,对经文中出现的以及历史上相类的人物、事件的总结、概括和评析。
41、《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可以说,曾国藩一生的道德学问,以及为人处世之法,全在家书之中。且家书诚恳真挚,可读性强。今天小编精选曾国藩十句家书,与君共勉。
42、人生是一场旅程。我们经历了几次轮回,才换来这个旅程。而这个旅程很短,因此不妨大胆一些,不妨大胆一些去爱一个人,攀一座山,追一个梦。
43、曾国藩在写给父母及后辈的家书中无不流露出对家族的深情,秉承先人遗训,温柔敦厚的家风和实用有效家训,让他在云谲波诡的近代社会屹立不倒,对家族的坚守和责任敦促他思考使家族得以兴旺延续的方法,并在这样的思考中不断省察自身,使得自己既保留了中国传统文人的倔强风骨,也能很好地顺应了时代的发展的趋势,从而成为洋务派的主要领导者。
44、用功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
45、曾国藩说:“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
46、曾国藩在仕途初期,还是比较顺畅的,但自从走上带兵打仗的道路,他的一生,就只剩下忍辱负重了。
47、思想超过同龄人,意思就是这人比较聪明,至少是比同龄人聪明的。身上有很多的优点,当然也会有一些缺点。
48、慎独,之于他人是坦荡,无愧于心,之于自己,则是心安。
49、为了爱上你,卸下了伪装,变得不再沉默与坚强,变得了懦弱了;失去了你,感觉自己一无所有了,再慢慢的捡起我的坚强,独自一人去流浪。
50、有时会怀念那些年不知天高地厚的自己。背着吉他去流浪,看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一副耳机一架单车,就这样直直的骑到世界尽头。现在,单车换成了BMW,耳机换成了HarmanKardon,承担了许多责任才发现说走就走的旅行太过轻浮。原来成熟就是冷静的看清世界,依然笑着回忆自己。
51、用功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
52、)善良的人越来越谦虚客气;无用之人越来越猖狂胡为。
53、意思是:将利益与他人共享,他人心存感激,就不会背叛你,所以说“轻财足以聚人”。律己甚严,使他人心生敬意,自然就肯服从你了。欲得人才而善用之,首先要有容人的雅量。凡事带头去做,才足以领导他人。
54、出自《曾国藩家书·修身篇》。(译文)人如果没有恒心,一生都不会有成就。
55、轻财足以聚人,侓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56、予思朱子言:“为学壁如熬肉,先须用猛火煮,然后用漫火温。
57、很多事,唯有当距离渐远的时候,才能回首看清它。花香浮华,只在记忆里美,人莫如是。
58、担任官职重要的是能够修养心性,能够耐得住烦扰,带兵打仗也是这个道理。
59、你遇见一个人,犯了一个错,你想弥补想还清,到后才你发现根本无力回天,犯下的罪过根本永远无法弥补,我们永远不会还清犯下的。
60、我们总是在后悔做了某些事和后悔没做某些事之间徘徊着。庸
61、人的灵魂来自一个的家园,那里没有任何污秽和丑陋,仅有纯净和美丽。灵魂来到这个世界,漂泊了很久,寄居在一个躯壳里,忘记了家乡的一切。但每当它看到听到或感受到这世界上一切的事物时,它就会不由自主地感动,它明白那些的东西来自它的故园,那似曾相识的纯净和唤醒了它的记忆。
62、四事勉儿辈:一曰看生书宜求速,不多读也太陋。一曰温旧书亦求熟,不背诵则易忘。一曰习字宜有恒,不善写则如身之无衣,山之无木。一曰作文宜苦思,不善作则如人之哑不能言,马之跛不能行。